在行政訴訟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出聲接受監(jiān)督,才能使其真實地感知規(guī)則,體驗被監(jiān)督的感受,進而在實踐中提升依法解決官民糾紛的法律意識、法治觀念和法治思維能力,從而豐富依法行政的精神內(nèi)涵,在依法治國的行政實踐中長水平、出成績。
繼1999年、2004年、2010年國務院發(fā)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之后,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聯(lián)合印發(fā)了《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這對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各項具體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接力法治建設的具體措施,更是實施有力監(jiān)督的依據(jù)。
法治建設作為龐大的社會工程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不可能克其功于一案,畢其事于一法,需要久久為功,一步一個腳印,接力向前邁進。1999年的決定就已明確“行政權力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著國家政權的性質(zhì),密切聯(lián)系著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個人利益,事關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2004年的綱要則坦承“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國的客觀要求相比,依法行政還存在不少差距……解決這些問題,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和依法治國的進程,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并承諾經(jīng)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xiàn)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2010年的意見則進一步強調(diào)“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各級行政機關及其領導干部一定要正確看待我國經(jīng)濟社會環(huán)境的新變化,準確把握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新形勢,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切實增強建設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2015—2020年綱要則秉承《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承諾“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顯然,這些一脈相承的認識與承諾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顯著成績的接力,是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該方略載入憲法,及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初步形成之后一系列工作的接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