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龍衛(wèi)浴再審被判不侵犯高儀公司
外觀設計專利權
高儀公司以浙江健龍衛(wèi)浴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和許諾銷售的麗雅系列等衛(wèi)浴產品侵害其“手持淋浴噴頭”外觀設計專利權為由,向浙江省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臺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一審認為,高儀公司主張的噴頭出水面外觀設計未在專利授權文件的“簡要說明”中體現,涉案授權外觀設計與被訴侵權設計雖存在高度近似,但不構成近似,據此判決駁回高儀公司的訴訟請求。高儀公司不服,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訴侵權設計采用了與涉案授權外觀設計高度相似的設計,兩者構成近似,據此判決健龍公司停止侵權,銷毀庫存侵權產品,并向高儀公司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健龍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8月11日作出再審判決,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該案為公開審判,并邀請外國駐華機構使節(jié)旁聽。
點評
知識產權是市場競爭的利器,這一道理在此案中得到充分體現。健龍公司憑借擁有知識產權,敢于應戰(zhàn)并堅持到底,取得最終勝利,令人欣慰又發(fā)人深思。該案判決明確了外觀設計侵權判定的具體標準,裁判文書被評為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度精品裁判文書,對同類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輝瑞“明星產品”專利權
被宣告無效
強力降脂藥物阿托伐他?。ㄉ唐访麨榱⑵胀祝┦敲绹x瑞公司的“明星產品”,全球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201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就阿托伐他汀鈣I型晶體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作出審判決,維持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此前作出的決定。專利復審委以該專利說明書未充分公開所有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為由,宣告該專利權全部無效。輝瑞公司收購的銷售公司沃尼爾·朗伯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撤銷該決定。北京市一中院審理后維持了專利復審委的決定。沃尼爾·朗伯不服,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北京市高院二審撤銷了北京市一中院的判決。專利復審委以及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人嘉林藥業(yè)等不服述二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終,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北京高院的判決,維持北京市一中院的判決以及專利復審委此前作出的決定。
點評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yè)除了重視對專利的保護,同樣應當重視對公共知識領域的保護。涉案專利由于公開不充分,理應進入公共知識領域。該案中,嘉林藥業(yè)在充分尊重他人創(chuàng)造成果的同時,勇于通過法律途徑進行維權,為藥企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經驗。
華勤反擊諾基亞
在華專利訴訟獲勝
2010年12月,諾基亞公司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8項專利侵權訴訟,認為上海華勤公司未經許可,在其制造和銷售的手機產品中侵犯了其專利權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其中針對“選擇數據傳送方法”專利,提出2000萬元賠償。如果諾基亞贏得此案,意味著其他標準專利持有者也可以按此操作,不但向國內的手機企業(yè),還會向國內的系統供應商、基站供應商等收取巨額專利許可費。華勤公司于2011年3月針對涉案專利向專利復審委提起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
2012年4月,專利復審委對該案作出審查決定,宣告涉案專利權部分無效。諾基亞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而未獲支持,遂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2015年10月,北京市高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一中院的判決及專利復審委的審查決定。
點評
作為標準必要專利使用糾紛,諾基亞公司與上海華勤公司歷時5年的訴訟引人關注。法院在司法程序中對相關專利是否構成標準必要專利的認定做出了積極探索,就確定標準必要專利使用問題提出計算具體參照因素,為今后涉及標準必要專利類型案件的審理提供了借鑒。此案警示相關企業(yè),在市場競爭中,應更加注重專利保護,提高企業(yè)知識產權運用水平。
國家發(fā)改委對高通開出
高額反壟斷罰單
2015年2月10日,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員會經過調查,認為美國高通公司在無線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和基帶芯片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該公司沒有正當理由,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的基礎,將標準必要專利與非標準必要專利捆綁許可,要求被許可人進行免費反許可,對過期專利繼續(xù)收費,將專利許可與銷售芯片進行捆綁等,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關于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在交易時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規(guī)定,責令高通公司停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違法行為,并處以9.75億美元罰款
高通提出的整改計劃表示,將向當前3G、4G必要專利提供授權,并和其它專利的授權分開進行,在談判過程中將提供專利清單,并提供合理對價。
點評
9.75億美元的罰單創(chuàng)下了我國反壟斷罰款的最高紀錄。國家發(fā)改委對高通公司的處罰,制止了高通公司的壟斷行為,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保護了消費者利益;也為標準必要專利權利人劃出了一條警戒線。此次反壟斷裁決,使高通公司認真整改,提出的在華“不捆綁、不強制交叉授權”措施,將對中國手機產業(yè)帶來深遠影響。
雙環(huán)公司與本田株式會社確認
不侵害專利權、損害賠償糾紛案終結
2003年,本田株式會社以石家莊雙環(huán)公司涉嫌侵犯其汽車外觀設計專利權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雙環(huán)公司同時向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起所涉專利無效申請。經專利復審委員會審查,宣告所涉專利權無效。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行政判決維持一審行政判決及宣告涉案專利專利權無效的行政決定后,本田株式會社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申請。最高人民法院撤銷了一、二審判決和宣告涉案專利無效的行政決定。涉案專利權恢復有效后,在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期間,本田株式會社提出撤訴申請。雙環(huán)公司在二審判決后,再次提起的確認不侵權之訴中,增加索賠數額。2015年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確認雙環(huán)公司不侵權。
點評
此案錯綜復雜,歷時12年,最終明確了專利權人發(fā)送侵權警告函應遵守的規(guī)則和注意義務,闡明了濫用侵權警告函的要件和法律責任,對指導專利權人維權具有重要意義。而此案更深層次的含義,核心仍是企業(yè)要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