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比較老子、孔子思想的異同
漢武帝以后,為什么老子思想慢慢弱化了呢?老子思想里面,有一部分是批評統(tǒng)治者。做這個不對,你應該如何如何。所以,相比儒家思想,老子思想不受統(tǒng)治階級歡迎。你經(jīng)常批評領導的話,說你這個不好,那個不好,當領導的會喜歡你嗎?而儒家思想不一樣,儒家思想提倡入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出“克己復禮”,而且要“殺身成仁”,做志士仁人。司馬遷認為,儒家主張一切以帝王為楷模來規(guī)范天下臣民的言行,而提倡仁、義、禮等個人品德修養(yǎng),缺乏具體的治國理民主張,特別是儒家思想壓制制度內的任何改革,導致專政……所以,儒家之道,乃是王者之道。但儒家主張君臣父子之禮,區(qū)分夫婦長幼之別,是對的。
我認為,儒家之道是王者之道,他是為統(tǒng)治階級說話的。當然,孔子仍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特別是以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張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提倡通過刻苦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
道家思想呢?它本質上是為弱者(廣大老百姓)說話。秦厲公說:“老子這套學說,只利庶民,不利君王。”司馬遷認為,道家思想在先秦各派學術中,是唯一吸收了其他學派長處的優(yōu)秀成果。道家從關注天地自然變化,關注民生、社會的立場出發(fā),宣揚“無為”,實際上是“無不為”,其主張是容易實行的(“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自序》)。這就是說,道家思想是依據(jù)陰陽家關于四季(天地)運行順序之說,吸收了儒、墨兩家的長處,又提取了名家的精要,隨時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順應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樹立良好的風俗和應用于人事,都無不適宜,意旨簡明扼要而容易掌握,辦事少而收效多。
此外,道家還非常重視養(yǎng)生,提倡人的精神與形體要合一,生命高于一切。所以,道家思想應該說在先秦各派里面是最全面、最具優(yōu)點的一派。老子提倡大氣做人:“處厚不薄,處實不華。”提倡做人要“上善若水”“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學江海為“百谷之王”,從政要“以百姓之心為心”,等等。
所以,老子之道是弱者之道,為弱小者的生存發(fā)展提供思想方法??鬃尤寮抑朗峭跽咧?,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治國安邦提出一些思想。
通過這個比較,我認為,少年時讀讀儒家經(jīng)典如《論語》《大學》《中庸》等有好處,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立志治國、平天下,要有這個志氣。青壯年以后應該多讀《道德經(jīng)》等道家著作,學會低調做人、上善若水,成就一番事業(y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