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yè)正在受到互聯網的沖擊, 眾多企業(yè)面臨著互聯網的挑戰(zhàn), 希望更好地理解互聯網。于是, 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不脛而走, 也越來越熱, 但我很擔心互聯網思維最后變成了" 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其實,面對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我們都還是在它的海邊玩耍的小孩子, 即使有互聯網思維,那也是海邊幾個小浪花。
但作為在互聯網里從業(yè)近二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者, 我認為傳統企業(yè)必須要理解互聯網經濟的特征, 與傳統經濟不一樣的地方, 這樣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zhàn)。如果以傳統經濟思維進入到互聯網里去競爭, 那無異于鯊魚爬到陸地上去跟豹子搏斗,肯定是要輸的。
其實, 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沒有用戶這個概念,都叫客戶至上,誰是客戶?誰給我們錢誰就是客戶,客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傳統的商業(yè)模式比較二元,我提供服務賣一個產品給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我的客戶,這是二元關系。
在互聯網上就多了一個關系, 就是用戶, 這個用戶可能用你的產品和服務, 但你未必從用戶那里賺到錢。為什么講用戶至上? 在互聯網里首先不是怎么把用戶當成掙錢的對象, 而要考慮為不給我付錢的用戶提供一些價值,讓更多的用戶認可我、變成我的用戶。互聯網的商業(yè)模式,萬變不離其宗,就三種掙錢方式:一種是在互聯網上賣東西;二是積累用戶像搜索、門戶那樣做廣告,就是廣告模式;三是增值服務。
這三種模式一定涵蓋所有有線互聯網、無線互聯網所有賺錢的模式。當然三種模式都有一個前提, 就是你要首先有海量用戶基礎, 沒有海量用戶基礎, 這三個模式就建立不起來。
既然服務用戶," 體驗" 就成為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今天進入互聯網時代, 消費者的權力大了很多, 消費者可以搜, 可以評, 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很多的東西。但是未來的趨勢是, 消費者對一個產品用后的體驗會起到主導作用, 就變成了消費者買了你的東西, 游戲才剛剛開始, 體驗才剛剛開始, 體驗是用戶真實的感受, 是用傳統營銷沒有辦法完成的。
體驗一定是消費者感同身受的東西, 體驗會變得越來越重要。用戶體驗首先是用戶可感知,其次體驗一定是超預期, 比如今天給大家發(fā)瓶礦泉水, 大家渴了喝這個水, 這不叫體驗。如果這里面放了茅臺, 這就是超出了你的預期,這叫體驗。
今天好的產品是適度的營銷, 讓用戶認可你的賣點, 回家之后發(fā)現這個賣點與體驗是相符的, 超出他的預期,只有超出他的預期,客戶才會干兩件事:第一他一定會對別人說, 就像海底撈一定是靠口碑;第二他才會對你形成一種超出生意的情感認同。
那么, 是不是做一個可口可樂的秘方才叫體驗呢? 當然不是。用戶從很微觀的角度感受體驗。比如你買電視, 用戶真的是因為技術好才買嗎? 也可能搖控器設置的漂亮, 也可能是售貨員很漂亮, 因為各種原因可能就會買這個電視, 消費者是非常感性。未來的營銷也是非常感性的, 你最后做點感性的事情, 才能讓消費者去認同你。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