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立“蝸牛獎”不如煮沸“溫吞水”
在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向全國人大做了政府報告。他指出,今后要不斷完善督查問責機制,堅決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決不允許占著位子不干事。中央已經(jīng)明確向“不作為”亮劍,就是要把好“十三五”的人才關(guān),堅決不能讓“混混干部”拖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江蘇省泰州市為了整治“慵懶散”設(shè)立了“蝸牛獎”,深刻諷刺那些不作為的“太平官”。
這樣的反諷機制確實起到了較好的效果,“蝸牛獎”不僅改變了一些干部的“慵懶”作風,而且還讓黨員干部之間形成了“較勁”的工作狀態(tài)。不過,設(shè)立“蝸牛獎”雖然能夠起到不錯的督促作用,但是要想根治“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必須從根源出發(fā),深挖不作為原因。
原因之一應(yīng)是“深水區(qū)”改革問題。的確,深化改革隨著不斷深入已經(jīng)逐漸到達了深水區(qū),不少問題都是“硬骨頭”,一些黨員干部的確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選擇不做,這樣既不會暴露自己的能力不足,也可避免自己犯錯誤。原因之二是正向引導機制尚未形成。目前,全國已經(jīng)形成共識,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目標,決不能以GDP論英雄。但是取消了唯GDP的引導機制,卻沒有及時形成科學的考核機制,這就讓一部分干部思想上出現(xiàn)波動,“少干不干就不會出錯”的思想又再次甚囂塵上。原因之三是對“敢為”干部的保護措施不到位,這讓一些敢于干工作的干部有了后顧之憂,他們擔心工作出現(xiàn)失誤會引來大麻煩,也就失去了“摸石頭過河”的勇氣。
因此,設(shè)立“蝸牛獎”不如煮沸“溫吞水”。解決“庸政懶政怠政”行為,就必須從制度入手,只有完善人才選拔制度,做好“能上能下”,為“敢為者”鋪好路,才能讓更多的干部看到,只有真正為民謀實事才是一個黨員干部的價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