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遜尼派內(nèi)部,罕百里教法學派的學者提出了“薩拉菲”概念。薩拉菲的字面意思為先輩,特指包括先知穆罕默德、先知生前親密戰(zhàn)友及其三代以內(nèi)的追隨者。他們認為,這些成功的穆斯林無論在信仰、品德、言行以及對《古蘭經(jīng)》的解釋和對圣訓的傳述等方面,都純正無瑕,是穆斯林追求純正信仰的充分正確指導,任何宗教革新都是對純正信仰的篡改和褻瀆,必須堅決抵制。堅持這一觀點的穆斯林被稱為薩拉菲主義者。薩拉菲主義者除部分純粹信仰者外,大都熱衷政治活動,以主義凝聚人心以奪取政權、再以政權力量推廣主義,是他們的基本政治訴求。瓦哈比主義運動是薩拉菲主義影響最大的一支,沙特家族與薩拉菲主義的著名學者瓦哈比聯(lián)手,高舉瓦哈比主義(更嚴格的沙特化的薩拉菲主義)大旗,統(tǒng)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起沙特王國。建國后,沙特王室繼續(xù)不遺余力地向全球推廣瓦哈比主義信仰,對許多伊斯蘭國家產(chǎn)生影響。
伊瑪目是什葉派信仰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伊瑪目是先知去世后可以通神的人物(與遜尼派的伊瑪區(qū)別很大)。什葉派內(nèi)部影響最大的亞政治派別當屬十二伊瑪目派。該派認為先知女婿阿里及其11位具有合法繼承權的直系后裔都是伊瑪目,是先知穆罕默德精神上和政治上的繼承人,是人與上帝的中介,普通信徒?jīng)]有伊瑪目說情,不能得救。1979年,霍梅尼以伊朗十二伊瑪目派教法學權威(大阿亞圖拉)身份,領導伊朗什葉派穆斯林進行伊斯蘭革命,建立政教合一政權,將十二伊瑪目派定為國教。隨后,伊朗積極向伊拉克、黎巴嫩、巴林、也門甚至沙特等國輸出革命,力圖在這些國家建立什葉派政權。
主要教義學派
依據(jù)對《古蘭經(jīng)》和圣訓的思想、原理及其踐行方式的不同理解,穆斯林還可以分為不同的教義學派。其中,影響最大的理論教義學派當屬穆爾太齊勒派,其主要哲學觀點如下:一是安拉獨一,因此不具有獨立于本體之外的一切屬性;二是安拉公正,懲惡揚善;三是安拉不創(chuàng)造罪惡;四是人類各為其行為負責,人類不是安拉的玩偶;五是只有符合啟示的理性才能引導信眾理解安拉;六是每位信眾都應力圖論證安拉對待人類的種種方式的合理性;七是《古蘭經(jīng)》受造于安拉。穆爾太齊勒派曾是阿拔斯王朝的官方學說,至今還有一定影響。此外,影響最大的行動教義學派屬于蘇菲主義(神秘主義)。蘇菲主義反對用理性和語言理解伊斯蘭教義,主張通過特殊的心理和精神活動加強對教義的理解、打開通向安拉的大門。蘇菲主義者力圖避開世俗政治生活的干擾,以禁欲、苦行、延長齋戒、持續(xù)守夜、屏住呼吸、反復默念、托缽舞蹈等特定方式揭示隱含在人類感覺之中、不能被人類理性所理解的內(nèi)在意義,實現(xiàn)與上帝的溝通。蘇菲主義在中亞、土耳其、南亞、東南亞廣泛傳播,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有大量信徒容納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