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起標桿,堅持高標準
高標桿、高標準就是高質量的前提。古人說:“取之上而得乎中,取之中而得乎下。”我們是一個高度集中的政黨,層層立起高標桿,確立看齊意識非常重要。
在作風建設上,中央政治局帶頭貫徹落實“八項規(guī)定”,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參加“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這次專題民主生活會,習近平總書記又對中央政治局25名成員提出“四個自覺”當好表率的要求,這為全黨上下開好民主生活會、踐行“三嚴三實”、加強作風建設,立起了高標桿、確立了高標準。
同時,我覺得立標桿的過程也是立規(guī)矩的過程。標桿高就是規(guī)矩高,標準嚴就是規(guī)矩嚴。古人說:“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以正風反腐開局破題,出臺“八項規(guī)定”,重拳整治“四風”,踐行“三嚴三實”,每一次都是先制定規(guī)矩,然后中央政治局從自身帶頭做起,之后層層壓緊、上下互動。這就是立規(guī)矩。
破壞規(guī)矩的就要受到處罰,不管職務高低。中央立的是從我做起的規(guī)矩,對下傳導的是徙木立信的威信,在全黨全國產(chǎn)生了強大示范效應,短短三年時間,大家感覺到黨風政風發(fā)生了根本轉變,整個政治生態(tài)都清潔了。像公款吃喝、公費旅游的問題、過年過節(jié)違規(guī)發(fā)放福利……這些在過去都是一些老大難、推不動的問題,雖然也有很多文件來管制,但就像大家常說的“幾十個文件也管不住一張嘴”,為什么呢?因為沒有規(guī)矩,一級看一級。那么,這一次,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糾正。關鍵是中央立了規(guī)矩,帶頭遵循了規(guī)矩,做出了榜樣,一級給一級立標桿,一級給一級訂標準。在這種正風肅紀的風氣下,誰也不敢搞特殊,誰也不敢頂風違紀違規(guī)“闖紅燈”。這就是標桿高的威力所在。
我們的作風建設標桿之高,高在黨中央、習總書記這個標桿,高在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這個標桿。各級領導干部做到“四個自覺”,都要有強烈的看齊意識。怎么看齊呢?
一是要強化向黨中央、習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的意識。像我們這樣一個大黨,擁有接近8800萬的黨員,440多萬個基層組織,我國發(fā)展極不平衡,要實現(xiàn)黨提出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發(fā)展目標,沒有一個集中統(tǒng)一、強有力的中央權威,沒有各級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步伐,是很難實現(xiàn)的。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即將勝利,我們黨的隊伍擴大了,面臨的任務艱巨了。這時候,開始強調全黨的看齊意識。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預備會議上說:“要知道,一個隊伍經(jīng)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毛澤東同志一貫強調全黨要保持一致,強調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他還經(jīng)常組織黨的高級干部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有力量,能克服各種困難挑戰(zhàn),不斷取得勝利,重要的一條就是全黨上下有很強的看齊意識,始終保持一致,從而形成了強大的戰(zhàn)斗力。現(xiàn)在中央的一些決策要想在全黨全國得以實現(xiàn),必須有很強的標桿意識、看齊意識。不看齊,隊伍就會混亂,就沒有戰(zhàn)斗力,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待R了,中央有要求,各級有行動,就是一個整體,就能形成磅礴的力量。
二是經(jīng)??待R、主動看齊、全維看齊。我們講的看齊意識是一種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體現(xiàn)為:經(jīng)??矗l(fā)現(xiàn)不齊現(xiàn)象及時改正;主動看,把自己擺進去,而不是被動看;多方面看,既在思想上看齊,做到對黨忠誠,又要在政治上看齊,堅決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還要在行動上看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什么是思想上看齊呢?思想看齊,就是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這方面,要理直氣壯地講,中央講,各級領導干部也要講,這樣才能不斷增強黨性,與中央看齊、與理論看齊、與方針政策看齊。在這方面,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注意,不能因為當了領導干部、入黨時間長了,就以為自己的黨性已經(jīng)固化了,就以為自己的理論已經(jīng)很高了。從一些領導干部走向腐化墮落的現(xiàn)象,我們得出一個啟示:思想入黨是共產(chǎn)黨員的永恒課題,共產(chǎn)黨員的黨性并不會隨著黨齡增長和職位提升而自然地提高。如果放松了黨性修養(yǎng)、黨性錘煉,黨性也會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什么是政治上看齊呢?政治上看齊,就是堅守對黨忠誠可靠的政治立場,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強化共產(chǎn)黨員的角色意識和政治擔當,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政治生活和日常工作生活中,時刻不能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不能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領導干部身份,把自己當作“黨外人士”、“旁觀者”、一般的群眾,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說三道四,要對一些攻擊黨的政治言論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對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xiàn)象堅決地斗爭,對社會上一些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言論積極批駁。這是政治上看齊的具體表現(xiàn)。
什么是行動上看齊呢?行動上看齊,就是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實際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是不容易做到的。任何事情,一具體就體現(xiàn)真實思想,一具體就見精神、見風格、見黨性。一個人的思想和黨性是通過言行來表現(xiàn)出來的。有的人在表態(tài)的時候,能鏗鏘有力,甚至調子很高,但一落實到行動上,立馬判若兩人,能夠找出各種理由來應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比如,有的認為,我們是地方和基層,與中央比,標準可以低一點,工作打八折;有的以情況特殊、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為借口,對中央路線方針政策采取“拿來主義”,對我有利的就執(zhí)行,甚至加碼,對我不利的就不執(zhí)行,或者執(zhí)行不好;還有的內心里開始也想堅持高標準,但又擔心提出的標準高,被周圍人看作是脫離實際、不關心本地區(qū)、本單位利益,心存顧慮而放棄了高標準;還有的剛開始能夠與中央看齊,慢慢地就放松了,不能做到敬終如始,陷入前緊后松的魔咒。
當前,在作風建設上,有的地方存在著“中梗阻”現(xiàn)象、“山高皇帝遠”現(xiàn)象,群眾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侵害切身利益的基層作風問題反映比較強烈,地方上有的黨委政府執(zhí)行中央要求存在不徹底不及時的問題,都說明了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保持一致就要有正確的大局觀,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想問題看問題,自覺地把所在地方、所在部門、所分管的工作放到全黨、全國大局中來考量、放在實現(xiàn)黨的戰(zhàn)略目標的大局中來考量,一切工作都要服從大局、服務大局,與大局銜接起來、統(tǒng)一起來,而不能把所在地區(qū)、所在部門、所分管工作的利益與全局利益、長遠利益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當然了,沒有差異性就沒有政策。與中央保持一致,不是照抄照搬,而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把維護中央權威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機械地照搬照抄中央文件,不顧實際情況的做法,是教條主義的做法,是惰政的表現(xiàn),是不作為,實際上是人為地增加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政策的誤解。
(三)擔當篤行,真改實改
所謂行之篤,就是要擔當篤行,真改實改。人民群眾看一個政黨,不僅看它怎么說,更看它怎么做。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能夠贏得老百姓的支持,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根本的還是因為說到做到。老百姓評價中國共產(chǎn)黨好,中國共產(chǎn)黨是人民的好領導,就是因為中國共產(chǎn)黨說得到、做得到,人民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立功勞的,所以說共產(chǎn)黨好,社會主義好。
當前,領導干部在“三嚴三實”上當表率,敢于揭短、聚焦問題不容易,向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也不容易,但最不容易的還是在“最后一公里”,還是在說到做到、真改實改上。
很多思想和實際問題,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問題所在,也知道應該怎么干,但就是不見行動。關鍵就是缺少“行之篤”。古人說:“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再短的距離,再小的事,你不走也到不了,你不做也達不成?!抖Y記·中庸》中有一句話經(jīng)常被習近平同志引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之”是最根本的。學問思辨,最后都要落實到行上。我國有近70多所高校把篤行作為校訓。這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的中國文化。作風上的問題,有的是因個人能力造成的,但大量的還是出在實際行動上。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解決真改實改的問題,需要解決動力問題。沒有動力,他就不去做;有了動力,就會自覺去做。什么是動力問題呢?動力問題就是價值的問題。領導干部改作風的動力來自于兩個方面:精神和利益。精神動力由崇高的理想信念產(chǎn)生,利益動力由科學的激勵機制產(chǎn)生。
在精神動力方面,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根本價值追求,因而也是根本動力。一般意義上,人的精神動力來自三個方面: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職業(yè)信仰。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領導干部來講,精神動力由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chǎn)主義信念來提供。我們的政治信仰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與剝削階級的政治理論形成了鮮明對比。廣大的工人、農民和有志知識分子從落后腐朽的政治現(xiàn)實中認識到了我們黨政治信仰的先進性,從而在先進信仰的激勵下為打破舊社會、建立新社會而奮斗,產(chǎn)生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chǎn)黨在殘酷的自然條件和強大的敵人的雙重挑戰(zhàn)面前能夠堅持下來,最終取得勝利,主要就是靠政治信仰。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到冷戰(zhàn)時期,東西方政治信仰尖銳對抗,不堅持政治信仰,就會被敵人打敗,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時候政治信仰同樣支撐起我們的動力大廈。蘇東劇變、冷戰(zhàn)體系瓦解、世界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巨大變化;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國內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巨大變化。這兩個巨大變化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治信仰產(chǎn)生了嚴峻挑戰(zhàn),甚至有瓦解的危險。我們說“四個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四個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這就是現(xiàn)實。
一段時間以來,有的人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直氣壯,因為2020年就要實現(xiàn);有人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直氣壯,因為我們看得見、摸得著;有人談“兩個一百年”理直氣壯,因為我們有具體的路線方針政策。但是,有人談起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來,就不那么理直氣壯,感覺太遙遠。這恰恰反映了政治信仰上的動搖。那么,信仰的大堤一旦決口,一切罪惡都會隨之而來。在周永康、薄熙來、令計劃等人身上,都印證了這一點。信仰大廈的倒塌直接把他們送到了人民的對立面,這些人曾經(jīng)官居高位,長期以教育者自居,他們政治信仰的背叛,對一般的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群眾信仰系統(tǒng)的建立帶來的負面沖擊是巨大的。領導干部加強作風建設,貫徹“三嚴三實”,做到“四個自覺”,就必須在政治信仰上筑牢,增強精神動力。
在利益動力方面,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正確的利益追求,這是做到“三嚴三實”的重要動力。馬克思說,人類為之奮斗的一切,都與他的利益有關。列寧也說過,幾何公理要是觸犯了人們的利益,那也一定會遭到反駁的。
我們是唯物主義者,我們承認利益。黨員領導干部和所有的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人情世故,也有平民情懷、百姓情緒。但是,黨員領導干部又不僅僅是普通一員,他們擔負著黨和人民賦予的領導責任,要團結帶領人民為實現(xiàn)黨的奮斗目標而努力奮斗,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就決定了黨員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正確處理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黨的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牢固確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境界。這個問題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相對好解決。因為那個時代,個人利益和人民利益是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革命就是為人民謀利益,而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以爭取人民的支持;不維護人民利益,不僅革命不能取得勝利,個人利益也實現(xiàn)不了,甚至連個人生命都保存不來?,F(xiàn)在,利益矛盾開始顯現(xiàn)出來了。我們說,黨沒有自己的利益,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黨員隊伍作為一個整體,集體利益、黨的利益、國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但是,作為黨員個體,是有自己的利益的。特別是在當前,在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的情況下,就有人利用黨的政治資源,利用黨賦予的權力地位為自己謀取不應得的利益。這個時候,“嚴”和“實”的作風就不容易貫徹下去。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強化宗旨意識,端正利益追求;另一方面,作為黨組織,也要重視利益引導,發(fā)揮政策導向、干部導向、輿論導向、紀律導向等的牽引作用,真正地讓黨性強、能力高、作風好的干部用起來,讓作風不好的干部受到教育,讓違犯了黨紀政紀國法的人員受到應有的處理。這個問題做好了,領導干部就能在作風建設自覺地把自己擺上位置,在“三嚴三實”上當表率,自覺地把“三嚴三實”體現(xiàn)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上、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對分管方面的管理上,嚴格要求自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落實上的帶頭人,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修身、用權、律己的各方面。
我們回過頭來看,定位準、標桿高、行之篤,實際上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定位是反饋系統(tǒng),通過反饋來發(fā)現(xiàn)問題;標桿是操作系統(tǒng),通過樹立標桿來明確方向;篤行則是動力系統(tǒng),通過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學的利益激勵為作風建設提供動力,使廣大干部有擔當、有責任、能守矩,自覺落實好工作責任。有了目標,有了動力,又能靈活地反饋,作風建設這艘大船就健康有力地開動起來。所以說,這九個字的要求不僅是領導干部在“三嚴三實”上當好表率的做法要求,也是黨內一切教育實踐活動和作風建設、黨性鍛煉的基本做法要求。領導干部只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和找準問題,確立起高標準,向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扎扎實實地從自身做好、把隊伍帶好、把負責的工作做好,長期堅持下去,黨風廉政建設就會不斷地凈化,黨的政治生態(tài)、作風環(huán)境就會有一個根本的轉變。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