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遲到被“召回”并非“小題大做”
在一些干部看來,上班遲到個幾分鐘、開會遲到幾分鐘、下班早退幾分鐘等等行為,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遵守上班紀律的行為可謂是作風問題中的老大難,頻頻被人提起,卻屢教不改。在一些機關干部眼中,上班遲到似乎算不上什么大事,尤其是差個幾分鐘,更是心安理得。于是,有人認為遲到早退也要被“召回”,是不是紀檢部門在“小題大做”?
上班遲到幾分鐘看似只是一個小細節(jié),如果沒人留意,確實構不成什么大毛病,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在寒風凜冽之中,僅僅因為上班遲到幾分鐘,或者下班早退幾分鐘,讓多少前來辦事的群眾不方便,他們在寒風中等待將是什么感受,如果換位思考一下,自己有何思有何想?上班遲到幾分鐘,一方面,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政府官員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他們的言行直接代表著政府在公眾面前的形象,他們眼中的一個人,會擴大為一群人,甚至會感覺到整個機關干部群體,整個黨員干部群體作風差、形象劣。另一方面,嚴重傷害了百姓利益和感情,原本應該“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們卻拿著納稅人的錢,不遵守機關紀律,顯然是嚴重傷害了百姓的利益和感情,著實是讓群眾反感。
之所以遲到也要被“召回”,關鍵要讓黨員干部正確看待自己,認識自己,當前,一些干部發(fā)出“要查,每個人都有事”“比這事大的有的是”。于是,從上班遲到上升到黨性、作風,有人認為是上綱上線了。其實不然,無緣無故的遲到表面上看是個作風上的小毛病,也許還是個偶然性事件,但究其原因,思想上的松懈難辭其咎。思想松一下、行動緩一步、作風差一截,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沉疴頑疾。
通過召回管理,也給領導干部們打了一針“清醒劑”,通過集中學習黨的紀律處分條例、黨員先進典型,進行自我剖析,制定整改方案,參加組織生活會及接受組織評價,參加拓展訓練,接受談心談話和組織部長的約談等,真正做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問題干部”被召回管理,旨在幫助他們解決思想和工作作風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讓他們樹立組織意識、紀律意識、規(guī)矩意識,放下思想包袱,樹立理想抱負,最終轉變成有為干部。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習慣性的遲到往往是從無緣無故的遲到開始的,一旦遲到變成了習慣,那么作風上的小毛病、黨性不強的小問題,就會演變?yōu)樽黠L不良的重疾、黨性較差的大問題。說到底,“召回”問題干部的重點不在“召”的問題有多大或者多小,而在于喚醒被召回干部的責任意識,達到明晰職責、為官有為的效果。因此,干部遲到被“召回”并非“小題大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