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扶正祛邪,以作風建設新成效取信于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總結黨的作風建設的經驗教訓,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作風建設的規(guī)律,形成了一整套關于作風建設的全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經濟發(fā)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黨同人民的聯(lián)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時候反而是疏遠了。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過去大大增加,必須下大氣力解決脫離群眾的問題,防止出現(xiàn)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的“塔西佗陷阱”現(xiàn)象。脫離群眾的最大原因是黨風政風不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回答了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及特點,強調作風問題不是小事,必須正視問題,從嚴管黨治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yōu)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提出作風建設必須抓常、抓細、抓長,持續(xù)努力,久久為功;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要通過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層面進一步破題,為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化保障。強調只要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而不是管一陣放一陣、嚴一陣松一陣,就沒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大的頑癥,只要講認真、動真格就能破解。這些精辟論斷,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
黨中央把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重拳出擊、鐵腕治理,舉措有力、成效顯著。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為切入口和動員令,從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上率下,上下聯(lián)動,一個節(jié)點一個節(jié)點緊抓不放,許多過去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明顯改觀,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繼而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求黨員干部“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yōu)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保持清廉本色,破除官場陋習、攻堅頑癥痼疾,干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四、從嚴治吏,抓好干部隊伍這個關鍵少數(shù)
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從嚴治吏作為從嚴治黨的關鍵,下大力氣來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在從嚴治吏,要把從嚴管理干部貫徹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他提出著力培養(yǎng)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目標要求以及好干部的標準,即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在如何從嚴治吏的問題上,他強調,要以嚴的標準要求干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做從嚴務實的模范,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并以此作為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領導干部特別是一把手要做政治的明白人、發(fā)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樹立正確用人導向,選人用人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齡。這些重要思想,進一步發(fā)展了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理論。
從2015年4月開始,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動領導干部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出臺新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相關配套制度,完善干部選拔任用程序,細化責任追究主體,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先后制定并實施規(guī)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yè)兼職(任職)、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等一系列制度規(guī)定。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突出科學發(fā)展導向,增強考核工作科學性。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集中清理超職數(shù)配備干部,集中清理“裸官”,開展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開展干部檔案專項審核等,取得明顯成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