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跟陽歷不一樣,它是兩個歷法,這兩個歷法疊加在一起,陽歷有陽歷的新年,1月1號。農歷的新年就是我們說的春節(jié),它是正月初一,當然是不一樣了,很自然。
陽歷是按照太陽在地球上的一年的視運動,就是眼睛看到太陽的運動軌跡,來規(guī)定一年的長度。什么是一月,什么是二月。我們這個農歷呢,是既看太陽又看月亮,一個月的長度,我們按照月亮的視運動周期來看,月亮從圓到缺,到沒有,到重新再圓,這一個周期是29.5天。
我們過去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我們的年呢,這一年的長度有的時候是354天,有的時候383天,有一點差距,為什么?我們一年的長度總體上是按照太陽在地球的上的視運動來定的。但是我們還要考慮到月。一個月應該是29.5天,那么12個月才350多天,因此它就無法跟眼睛所看到的太陽的運動完全一致起來,怎么辦呢?我們就會增加一個閏月,閏月實際上就等于13個月。但是你從來沒覺得農歷上哪有13個月,我們過去閏5月、閏8月、閏10月,給閏進去了,你可能沒有感覺。
它通過加了閏月,就可以保證一年的總長度,就是今年可能比去年長一點,或者是明年會長一點。但是每19年加7個閏月,就可以保證總體上一年的長度,平均下來就跟純陽歷的一年長度一致起來。因為我們歷法是陰陽合歷,所以就導致我們新年在純陽歷上的日期就有變化,有差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