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辦高校社會責任推進中的政府作為(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論民辦高校社會責任推進中的政府作為(3)

(二)政策選擇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法制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健全的法規(guī)制度是推進民辦高校履行社會責任的根本保障。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了《民辦教育促進法》(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04年)和《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管理條例》(2007年)等。這些法規(guī)制度對規(guī)范民辦高校辦學行為、推進民辦高校履行社會責任具有積極意義,但不可否認,仍存在著許多制度缺陷。尤其是現(xiàn)行法規(guī)對諸如民辦學校的法律主體地位、產權制度、合理回報、財稅政策、職工權益保障、會計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缺乏清晰而可操作的規(guī)定。此外,《高等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也未把強化高校社會責任理念列入總則條款。雖然《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guī)定了高校所應承擔的職能,但是沒有進一步明確職能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責任的履行。當前,政府應發(fā)揮制度創(chuàng)設者的作用,加快相關法律體系建設,構建一套以“民辦高校法”為核心、以相關部門法為補充的完整的民辦高等教育法律體系,使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有法可依。同時,要重視各種法律之間的銜接配套與協(xié)調一致,加大執(zhí)法監(jiān)管力度,嚴懲違法違規(guī)行為,增強民辦高校履責的自覺性。

2.強化輿論導向,積極引導民辦高校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美譽度對民辦高校辦學活動有著重大影響。在目前民辦高校社會認可度依然較低的情況下,政府應積極發(fā)揮輿論的作用,引導觀念變革,為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履行營造良好的輿情環(huán)境。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認識到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及其政府責任,要帶頭革除對民辦教育的錯誤觀念和歧視陋習,進而以觀念的轉變促行為的轉變,變政策歧視、嚴格管制為政策支持與財政資助,真正落實民辦教育的國民待遇政策。其次,政府要主動承擔引導、調控民辦高等教育社會輿論導向的重任,積極營造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氛圍。政府要利用自身在宣傳媒體方面的優(yōu)勢,積極宣傳民辦高等教育的地位與作用、成就與貢獻、趨勢和前景,呼吁全社會關心民辦高校。同時,要加強對民辦高校社會責任意識的宣傳,促使學校將社會責任的理念融入辦學活動中。

3.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為民辦高校社會責任履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不斷推進政府由全能型政府模式逐步向有限型政府、責任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邁進,這是我國政府改革的方向與使命。就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而言,政府當務之急,一是要破除視民辦高校為公共管理“另類”的偏見和歧視,公平對待公辦、民辦高校,為促進民辦高校承擔社會責任起到表率作用。如,落實民辦高校“國民待遇”政策,使民辦高校能享受公辦高校同等的稅收、用地等優(yōu)惠政策;對民辦高校學生一視同仁,確保民辦高校學生在享受國家獎助學金、公務員錄用等方面的無歧視對待;公平對待民辦高校教師,確保他們在職務晉升、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與公辦高校教師同等待遇。二是轉變管理模式,減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預。要綜合應用立法、規(guī)劃、撥款、政策引導、信息服務等手段,引導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要切實落實民辦高校辦學自主權,尤其是將諸如專業(yè)學位設置、招生考試等辦學權盡早歸還給學校,引導學校辦出特色,使之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三是政府部門要與教育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充分發(fā)揮政府收集信息的優(yōu)勢,加強對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宏觀規(guī)劃,為民辦高等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導向;加強教育行政部門與稅收、人事、土地等職能部門間的溝通協(xié)調,減少交易成本??傊谕七M民辦高校社會責任中,政府應轉變職能,積極履行政府責任,打造責任型、服務型政府,為民辦高校社會責任履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

4.完善公共財政資助制度,激勵民辦高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民辦高校的公益責任、教育責任等社會責任的實現(xiàn),離不開政府公共財政資助。作為準公共產品,民辦高等教育如果沒有國家公共財政資助而僅僅依靠學費、銀行貸款等融資渠道,必將導致民辦高校為了維持生存和發(fā)展而不得不犧牲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辦學質量,片面追求低成本辦學。因此,在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中,政府不能無視民辦高校的公共利益和對融資發(fā)展的渴求,應積極將民辦高校納入國家公共財政資助的框架,通過財政撥款以及稅收、融資優(yōu)惠或設立專門的“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獎”等方式,引導和激勵民辦高校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當然,對于公共財政性投入,政府必須進行嚴格管理與績效跟蹤評價,確保民辦高校履行自身社會責任。

5.構建全方位監(jiān)督體系,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加強監(jiān)管是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重要保障。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要克服原有單一化的政府監(jiān)督模式,引進多元監(jiān)督主體,形成政府、教職工、公眾、新聞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參與的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責任監(jiān)督推進體系,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一是要強化對民辦高校的政府約束機制,提升政府監(jiān)管的有效性。政府要根據(jù)“公益性”原則對兩類性質的民辦高校實施分類監(jiān)管機制,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評估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民辦高校履責情況進行全面的監(jiān)管,做到既不損害民辦高校的自主性,又能推進民辦高校承擔社會責任。二是重視發(fā)揮民辦教育協(xié)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強化第三方監(jiān)督。要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大力培育和發(fā)展民辦教育協(xié)會等中介組織,使其在協(xié)助行政管理、規(guī)范市場秩序、加強行業(yè)自律、提供信息服務、制定同業(yè)守則等方面發(fā)揮作用,使社會中介組織,逐漸成為民辦高校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強化公眾的監(jiān)管。依照2010年9月頒布的《高校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結合民辦高校發(fā)展現(xiàn)狀,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審計監(jiān)督制度,研究出臺操作性強、指標體系簡要清晰的民辦高校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標準,鼓勵或要求民辦高校在規(guī)范框架下定期向社會發(fā)布社會責任報告,進而使信息披露制度成為社會公眾參與高等教育治理、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四是要引導民辦高校完善自身治理結構,加強民辦高校內部約束。由于缺乏對“公益強制性”的法律規(guī)定,我國民辦高校的組織很大程度上聽任辦學者自行決定,形成事實上由“出資人控制”的治理體制。這種治理模式逐利性過強,幾乎忽視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進而使民辦高等教育在社會民眾中公信力下降,生存空間變得愈來愈窄。這一問題的解決也需要政府的統(tǒng)籌規(guī)范。

為推進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落實,政府應指導和規(guī)范民辦高校的法人治理結構,從準入制度入手對民辦高校董事會或監(jiān)事會的成員組成、產生辦法和議事規(guī)則等做出“公益強制性”的規(guī)定[10]。如在董事任職資格上,可從立法上限制有利益關系的人員在董事會中所占的比重;在民辦高校內部監(jiān)督機制方面,通過建立監(jiān)事會,監(jiān)督學校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在學校章程的制定方面,教育職能部門可制定具有社會責任內容的章程樣本,供民辦高校參考??傊ㄟ^立法、監(jiān)督、財政資助等方式,引導民辦高校按照非營利性組織要求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從制度上引導民辦高校承擔社會責任。

注釋:

①近年來,有關民辦高校社會責任的研究成果具代表性的主要有:陳文聯(lián).利益相關者視野中民辦高校的責任[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04);李釗.對社會負責:民辦高校必須牢記的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08(02);文建奇.全球化視角下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透視[J].湖南社會科學,2011(09);馬思偉.民辦高校道德責任[D].衡陽:南華大學,2011;于洪霜,陳波.論我國民辦高校的社會責任[J].傳承,2011(18).

參考文獻:

[1] 康樂.大學的社會責任及其履行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2(24).

[2] 楊興林.關于現(xiàn)代大學社會責任的再審視[J].江蘇高教,2009(01).

[3] 陳文聯(lián).利益相關者視野中民辦高校的責任[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04).

[4] [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為什么干預經濟——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M].鄭秉文,譯.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74.

[5] [美]保羅.A.薩繆爾森,威廉·D·諾德豪斯.經濟學[M].蕭琛,譯.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7:20.

[6] 楊煒長.防范教育質量風險:民辦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中的迫切需要[J].中國高教研究,2010(08).

[7] 王慶如,司曉宏.民辦高校發(fā)展面臨的“高原現(xiàn)象”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8] 黃藤,閻光才.民辦教育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215.

[9] 柯佑祥.民辦高校定位、特色與發(fā)展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2013:28.

[10] 陳文聯(lián).對構建民辦高校法人共同治理結構的現(xiàn)實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4).

(作者: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潘留仙 中南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陳文聯(lián))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董潔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