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國法院審執(zhí)結案件數(shù)量大約為1379萬件,而全國法官數(shù)量為19.88萬。針對這一數(shù)據(jù),有人做了一個簡單的除法,用1379萬除以19.88萬,結果是每位法官年均結案69.3件。一年就審70個案子,還天天喊“案多人少”?還天天“白加黑”、“五加二”?那不是蒙社會公眾嗎?還有好事者把美國法官辦理案件量除以美國法官人數(shù),得出美國法官年均審理1600個案件的結論,進而得到中國法院“案多人少”是偽命題的結論。
在我看來,對一個制度和現(xiàn)象的理解,必須立足其產(chǎn)生的背景和土壤。討論“案多人少”是否偽命題,不如看這一說法的成因。
第一個原因是各地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差異較大,忙閑不均現(xiàn)象廣泛存在。不可否認,從案件總量來說,北上廣地區(qū),或者說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案件量當然非常龐大。一些老少邊窮地區(qū),案件自然相對較少。因此,“案多人少”并非普遍現(xiàn)象。比如,我去過廣東某個基層法院,一年四五萬個案件,民事法官一天要開五六個庭,基本處于連軸轉、滿負荷狀態(tài)??墒悄愕街形鞑康貐^(qū)一些法院,會發(fā)現(xiàn)案件沒那么多。比如說青海某個基層法院,2013年結案數(shù)量為37件。大家可能覺得很搞笑,這樣的法院還保留它干嘛,撤了算了,或者把編制挪到廣東去。但是你跟那里的法官一聊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很辛苦、很委屈。當?shù)匾粋€法官說,“每年有三分之一人員下鄉(xiāng)維穩(wěn),長期湊不夠一個合議庭。內地出去送達、外調、提訊、開庭,最多走幾十公里,但在青海動輒幾百公里、上千公里。每個案子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和內地是不一樣的。”所以說,不同地域存在忙閑不均現(xiàn)象,但是,單從案件數(shù)量不能科學判斷法官們的工作量。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19.88萬法官當中,確實有一些法官是不直接辦案的。有的是因為做了領導不辦案。一些法院的院長、庭長,本身都是非常優(yōu)秀的法官成長起來的??墒撬麄儺斄祟I導之后,有一大堆黨務工作、行政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開庭、辦案。過去,法院內部辦案還有層層審批現(xiàn)象,有些法院的院長、庭長審批別的法官辦的案件都忙不過來。我去過一些法院庭長的辦公室,桌上是堆積如山的卷宗,都等著他審批呢,哪兒有時間自己開庭、辦案。
還有一些不辦案的法官,是因為組織安排他從事與審判工作相關,但又不屬于辦案性質的工作,如起草工作報告、撰寫調研材料、編寫指導案例,也非常辛苦,但不再辦理案件。
我也不否認,即使在審判部門,也有一些法官雖然頂著法官頭銜,但責任心不強、素質不高,既沒有能力獨立辦案,也不愿辦理案件,領導也不敢分案子給他們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