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潛規(guī)則”暗道,是整肅官場用人歪風的新制度常態(tài)
盡管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央就提出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后來也陸續(xù)出臺一系列針對干部隊伍“升降進出”的相關規(guī)定,但往往是“雷聲響、雨點小”,落地效果較差,導致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落實的效果不佳。現(xiàn)實生活中,官場多見“上”、難見“下”。特別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事實上存在諸多潛規(guī)則,這些潛規(guī)則催生了一批不稱職的官員,如:能力不強、政績平平,卻平步青云的“太平官”;溜須拍馬、鉆營有術,卻只上不下的“投機官”;唯上是從、媚上壓下,見風使舵、迎合領導喜好而混上去的“捷徑官”;政治上不守規(guī)矩、廉潔上不干凈,甚至藐視黨紀國法,把犯錯當本事的所謂“能官”,等等。同時,有的領導干部即使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卻仍然“穩(wěn)坐釣魚臺”;有的官員被問責免職后,又悄悄復出,或異地異崗為官,被群眾嗤為“金蟬脫殼”;有的看似是降職降級或免職,實則得到了提拔……
此次中央新規(guī)的出臺,不僅徹底杜絕以往的“牛欄關貓”現(xiàn)象,而且嚴絲合縫地關緊了領導干部只上不下的“潛規(guī)則”暗道。鐵的紀律面前,干部的“上”與“下”成為關系其“烏紗帽”的最直接約束。實際上,解決和打通官場“能下”機制,十八大以來的反腐風暴中已見政策風向,多名違紀的副省級官員遭遇了“斷崖式降級”。中央新規(guī)此時的出臺,無疑十分明確地傳遞了強烈的信號:將以降級的“下”的方式來有效震懾官場、警示官員。
《規(guī)定》明確提出,堅決調整“四不干部”,即對政治上不守規(guī)矩、廉潔上不干凈、工作上不作為不擔當或能力不夠、作風上不實在的領導干部,要堅決進行組織調整。同時,及時把那些忠誠、干凈、敢于擔當?shù)母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來,切實增強干部隊伍活力。中央還出臺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關于深入開展公務員平時考核試點工作的通知》,“一個通知一個規(guī)定一個條例”形成了干部管理三駕馬車,作為調整干部職務、職級、辭退的重要依據(jù)。這顯然是推進官員“能上能下”成為制度常態(tài),是以問題為導向,對官場選人用人歪風邪氣“開刀”,有利于提高整個干部隊伍的活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