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三嚴三實”的標準是什么?河南省紀委從工作實踐中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聚焦主業(yè)”是檢驗“三嚴三實”的標準。
河南省紀委早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前,有許多細節(jié)耐人尋味:上級剛提出“三轉”,河南省紀檢監(jiān)察機關就有“動作”,從原有的136個議事協(xié)調機構退出118個,在不增加編制的情況下,紀檢監(jiān)察室增加到11個,從事紀律審查工作的人數(shù)占編制總數(shù)近七成,形成聚焦反腐主業(yè)的“尖刀”“鐵軍”。在今年“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動員會上,省紀委常委會又一次拋出了“大家想想看,哪些活不干反倒更能從嚴務實、聚焦主業(yè)”的問題。結果,以往“以案值大小論英雄”的優(yōu)質案件評比,校正為“以教育警示作用大小論英雄”;以往“以深挖深究為本事”,校正為“一有苗頭能撲滅是素質”;以往“以移交司法多少為能力”,校正為“以教育挽救多少為水平”。
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認為:“作風上的實與虛,折射的是思想上的公與私。以‘三嚴三實’的標準抓作風建設,不是抓給上級看的,最終是為黨的事業(yè)和人民利益負責,是為聚焦主業(yè)服務。”
用聚焦主業(yè)檢驗“三嚴三實”作風是否過硬,河南省紀委下了不少真功夫。省紀委正人先正己,嚴人先嚴己,對紀檢隊伍里的害群之馬,堅決清除,僅今年以來就先后查處紀檢監(jiān)察干部違紀違法問題259起,查處比率高于其他黨員干部;在全國率先提出辦案人員零違紀、辦案安全零事故的“雙零”目標。只要存在違規(guī)辦案,不論是否發(fā)生事故,都要對紀委主要負責人和辦案人員嚴肅追責,主辦人不管調整到什么崗位都要對案件“終身負責”;省直機關12名“廳官”因“兩個責任”落實不力,在省紀委組織的“問責”考場紅臉出汗。
群眾監(jiān)督也是督促紀委公正公平查辦問題線索重要一環(huán)。“鄭州市紀委設立‘紀檢監(jiān)察干部違紀違法辦案舉報平臺’,群眾可隨時隨地通過‘鄭州廉政網(wǎng)’和24小時舉報電話進行舉報監(jiān)督。”鄭州市紀委常委劉進國說。
河南紀檢監(jiān)察機關查辦問題線索注重“紀挺法前”“抓早抓小”“快查快結”。對違紀違法現(xiàn)象,充分利用函詢、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等方式,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早處理,加大初核工作力度。探索快查快處措施,運用政策和策略突破調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問題線索查辦三個月內調查結束,能移交的盡快移交;使用辦案措施時限控制在三個月以內,原則上不再延期,有違法的迅速移交。
“正是用‘三嚴三實’的作風嚴格要求,聚焦主業(yè)的氛圍才濃、成績才大。”據(jù)河南省紀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河南全省紀檢監(jiān)察機關共受理信訪舉報58858件,立案9106件,結案8701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9819人,其中市廳級干部11人、縣處級干部346人、鄉(xiāng)科級干部1809人;函詢743人次,談話1492人次;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988起,處理1310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017人,并且省紀委分21次對91起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