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那么動聽的“化緣校長”?他想在荒原上種滿蓮花
在信宜,黎富炎有個不那么動聽的名字——化緣校長。
妻子同是小學教師,黎富炎家庭收入平平,他能夠自掏腰包救助學生,卻很難僅憑自己的力量改善山區(qū)學校落后的辦學條件。
“化緣校長”的名頭來自他募捐200萬元改造學校的義舉,在山區(qū),200萬元絕非一朝一夕可得的小數字,全靠黎富炎一點一點地募捐回來,他至今非常感激那些愿意出錢的好心人們。“遇到的困難很多。找贊助的話很難找,經常吃閉門羹,不過大多數人對我們工作還是支持的。”
黎富炎還記得,募捐過程中有個茂名離休干部,當其聽要改造學校的情況,立即給了三萬塊錢。在2000年,這筆錢相當可觀,為了保險起見,黎富炎和村支書騎摩托車趕到茂名領取善款。不久后,有個老板也聽說此事,叫黎富炎買地把學校球場建起來,不僅出了五六萬元,還特意幫忙把學校球場鏟出來,這讓黎富很是感動。
在眾多好心人的共同努力下,善款用于改造池洞鎮(zhèn)兩所老區(qū)小學,“現在情況好很多,原來比較破爛,地方比較窄,現在校舍修整了,學校面積比原來擴大了很多,設施也比較完善了。”黎富炎說。
20年里,也有人不理解黎富炎的行為,為什么要做好人好事?是不是想出名或有其他目的?
黎富炎幫殘疾少年理發(fā)。圖片來源:廣東文明網
“有時做好事不是當事人不理解,而是旁邊的人不理解,其實我做好事不是刻意的,好像路上你遇到有人出車禍,還有那些貧困孩子,遇到了就會幫幫他。”當自己的善舉不斷登上新聞,黎富炎曾感到苦惱,擔心別人會誤解自己的初衷。“其實我也想低調一些,但有人告訴我,你能夠上新聞、上報紙,把自己推出去作為一個榜樣,可以傳遞一個正能量,所以后來我就不介意這個問題了。”
所幸,妻子十分支持黎富炎。在她眼里,黎富炎是個善良的人。提起妻子,黎富炎的聲音里盡是溫情:“沒有她的支持我什么都做不了。”夫妻倆的兒子已經上六年級了,黎富炎有時間也會帶著兒子一起做好事。
好人黎富炎有兩個愿望。第一個愿望很樸素——想幫助更多的人,想帶動更多人去做好事。
第二個愿望美極了,也詩意極了。黎富炎告訴記者,如今在信宜和周邊地區(qū),許多人外出打工,種上的田地不足原來一半,越來越多田地拋荒,尤其是山區(qū),泥潭和水田拋荒較多。“我有一個理想,可能你們都覺得很離譜。如果有水的話,我想在這些丟荒的地里都種上蓮花,這樣農民又有收成,風景還優(yōu)美。”
現在,黎富炎已經開始著手實現他的“蓮花夢”,計劃今年先普及一些,再看看當地農業(yè)局和政府有沒有相關補助。“種蓮花的成本不高,我已經準備好銷路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