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思想、新要求的精神實質是治國理政、賞罰有信,道法天地、無為而為,選賢與能、有為有位
新思想、新要求的精神實質,我進行了一個概括,與大家一起共勉,也就是:治國理政、賞罰有信,道法天地,無為而為,選賢與能,有為有位。
治國理政、賞罰有信。實際上就是恪守德化,法信于民。我們現(xiàn)在的執(zhí)政的理念是道德正氣加法治誠信。也就是說,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這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的是30多年來我們的道德失范、認知偏差、情感泛濫。所以,中央講集權就是為嚴格保障做基礎的。
道法天地、無為而為。順乎規(guī)律,有所作為,也就是“食魚無反”。北宋理學家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我們講講食魚無反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出自《晏子春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景公時代。這個故事就是說,有一次齊景公到紀國的故地進行游覽(紀國是一個小國家,被齊國吞并了)。手下從亂草堆里撿到一個“金壺”并獻給齊景公。齊景公一打開壺蓋,發(fā)現(xiàn)里面寫著“食魚無反,勿乘駑馬”。齊景公解釋給周圍的人聽,他說,人之所以吃魚不愿翻身,是因為嫌這個魚腥氣太重,一翻身腥氣撲鼻;出門不用乘劣馬,是因為嫌馬跑得不快不遠。這時候,相國晏子說,食魚無反,君王吃魚只吃一半,不翻吃另一半,就是要給老百姓留下余地,不要竭盡民力;棄用劣馬,是告誡君王不要在身邊安插品行不端的小人。齊景公反問燕子說,紀國有這樣好的丹書,那么為什么還滅亡了呢?晏子說,我聽說,有為的君主有了正確的學說和主張,要高高地掛在里巷的大門之上,照著去做;可是紀國把這么好的丹書格言卻裝在大金壺里,不公之于眾,不亡國還等什么呢?
我也講干部執(zhí)行力的時候也會舉到這個例子。這個例子實際上一方面說領會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另一方面,“食魚無反”就是不要竭盡民力,要仁者愛民,這是我們傳統(tǒng)治國思想。改革開放30多年,為了發(fā)展經濟,我們可以說是“急功近利”。當然這個“急功近利”不是一個負面詞,它是一個客觀的評價。我們?yōu)槭裁醇惫磕鞘且驗闆]辦法,我們缺衣少吃的,不急功近利老百姓生活水平就提高不上去,所以必須急功近利。但是急功近利有負面的東西,任何一個政策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所以,正是由于政府干預過多,我們的經濟發(fā)展才快,但是經濟干預過多,那么肯定要觸犯老百姓的利益。我們現(xiàn)在的政策要休養(yǎng)生息,要親民愛民,要做服務型的政府,才能緩和干群關系。過去說,領導干部是“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只要經濟增長快,你對國家貢獻就大?,F(xiàn)在再這么干不行了。
選賢與能、有為有位。選賢與能,就是各歸其位,積極有為,什么是賢能?這里可不能簡單用君子小人、好人壞人之分。萬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只有充分發(fā)揮各自作用,才能激發(fā)社會的活力,這樣我們的國家經濟社會才能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當然,大家都成為賢明君子就更好了。有一個酷似哲學家的人跟我講過一句話,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不僅能夠統(tǒng)治君子,還能夠制約小人。我改為:優(yōu)秀的領導,不僅能夠統(tǒng)治君子,還能夠改造小人成為君子。當人人能被稱為君子,又能夠充分發(fā)揮作用,就是真正的和諧社會了,能夠煥發(fā)更大的生產力。
這24個字當中有為和無為看似是矛盾的,但實際上是辯證統(tǒng)一的。比如,集權與簡政放權,有人說兩者是矛盾的,實際上并不是矛盾。集權是加強宏觀調控,是為了處理國內的問題與國外競爭。但是簡政放權,是針對政府干預過多,調動社會活力。所以,兩者是不矛盾的,或者是說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有了“有為”,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我們貧富差距加大的趨勢才能夠逐步縮??;有了“無為”,簡政放權,廣大群眾才能少受干擾,獲得更多的服務,才有可能調動更大的社會活力。當然了,如果這兩個方面,我們在政策制定中、在行為當中倒行逆施,那么我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就會積重難返,就會逐漸弱化??傮w來講,這24個字,也就是我們常常對病人講的要辨證施治、循序漸進、溫養(yǎng)補身,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兩年來的實踐證明,確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是中共和中國人民的正確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領導集體當中的核心地位已經形成。應該說,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國情的透徹理解和強大的執(zhí)行力,履新兩年來所展現(xiàn)的政治遠見、非凡的膽略和領導魄力,我們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全國人民對未來的中國發(fā)展前景充滿信心和期待。
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
(一)“四個全面”的提出與形成過程
“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都有一個逐步提出、日益明晰的過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小康之家”的設想。2002年,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007年,十七大要求: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2012年,十八大將“建設”改為“建成”,進一步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
全面深化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實際上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兩個基本點其中一個就是堅持改革開放。中國三十多年來之所以發(fā)展到今天,發(fā)展得這么好,我們的生活水平的確是提高了,雖然有的人吃著肉仍罵娘,發(fā)發(fā)牢騷挺好,也是社會的一個釋放點,但也不能牢騷太多,要適度。不管發(fā)多少牢騷,有個不爭的事實就是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什么提高了?改革開放,這是我們的一個巨大的活力。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問題作出重要決定。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總部署、總動員”。
全面依法治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包括我們建國以來,實際上我們的法制建設一直不斷加強。1997年,十五大要把依法治國提到治國方略的高度,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法制與法治,一字之差。什么叫法制?法制就是一個制度,簡單地講是靜態(tài)的。什么叫法治?法治就是除了制度以外,法律的精神要貫穿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立法、執(zhí)法、司法、全民守法。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設作為中央全會的專門議題,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面的戰(zhàn)略部署。
全面從嚴治黨。改革開放以來,黨要治黨,黨要管黨始終是在我們耳邊叮囑,而且我們也付諸于實踐。從鄧小平同志,到江澤民同志,再到胡錦濤同志也不斷作出部署。1994年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提出了黨的建設的基本格局。2009年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命題和任務。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競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并再次強調要從嚴治黨。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進一步提出了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要求,并對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進行了部署?,F(xiàn)在,又直接使用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表述。
綜合來看,“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治國理政思路的高度概括。“四個全面”的形成過程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一個全面”到“兩個全面”。
在十八大之前,2002年十六大提出了“一個全面”,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2007年,十七大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改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把“一個全面”擴展為“兩個全面”。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簡化為“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個階段是從“兩個全面”到“三個全面”。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樣,就把“兩個全面”進一步擴展為“三個全面”。
第三個階段是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十八屆四中全會閉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協(xié)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至此,把“三個全面”首次擴展為“四個全面”。而且在這次對江蘇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并且是同其他三個全面一起結合起來,首次提出“四個全面”,這是第一次提出來。
(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定位過程
2015年的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首次把“四個全面”定位于黨中央的戰(zhàn)略布局。
黨的工作布局正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就比較順利。反之,就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失誤和挫折。實際上,我們黨對這個問題有過三次權威性的表述。
第一次是1986年9月,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
第二次是2012年的11月,習近平同志就任黨的總書記不久,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深刻領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三次是2015年的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fā),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布局。這個戰(zhàn)略布局,既有戰(zhàn)略目標,也有戰(zhàn)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zhàn)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zhàn)略舉措”。他強調,“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 的戰(zhàn)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它3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