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陳云同志在80年代就提出,執(zhí)政黨黨風關系到黨的形象,關系到人心向背,從而在根本上影響著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之后,從江澤民同志到胡錦濤同志一直到習近平同志,對從嚴治黨問題提出的頻率非常高,但是黨風卻呈一種江河日下的局面,所以如何治理黨風腐敗頑疾,借此提振黨心民心,這是習近平同志面臨的主要問題。
理想的狀態(tài)下,黨風廉政應該標本兼治,但問題是如果連標都治不了,何談治本?所以在重視治本的同時先來治標,借此來彰顯共產黨的決心和勇氣。習近平同志以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契機,以黨風廉政建設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帶動黨建上了一個新臺階。
毛澤東同志從延安整頓黨的作風開始,闡述了思想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理論,讓中國共產黨成為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政黨,擺脫蘇聯(lián)的教條主義?,F在又是以黨風建設為重點,開展執(zhí)政黨建設,這里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組織,它的性質不變,組織結構特征不變,目標、信仰、追求都沒有變。
另外,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理想信念和制度建設,共產黨的歷史和現實也能說明理想信念和制度建設對于黨的建設來說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10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指出,“新形勢下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fā)力、同時發(fā)力。”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嚴三實”以黨風建設作為重點,實際上是對群眾路線教育的深化和延續(xù)。
二、“三嚴三實”與群眾路線教育、“四個全面”的關系
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是內修,改造主觀世界。創(chuàng)業(yè)要實、謀事要實、做人要事是外樹,改造客觀世界。這24個字以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為著力點。
嚴以修身就是黨性修養(yǎng),核心是理想信念。
嚴以用權包括兩個方面,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
嚴以律己是慎微慎獨,防微杜漸。
謀事要實是要抓住機遇,破解工作和事業(yè)發(fā)展中的難題。
創(chuàng)業(yè)要實是敢于擔當。
做人要實是對黨忠誠、做人公道、踏實肯干。
2014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二屆二次人大安徽代表團座談時首次提出“三嚴三實”,當時,《光明日報》、《人民日報》做了宣傳但是沒有形成規(guī)模,主要原因在于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另一方面,習近平同志講“三嚴三實”也是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出發(fā),所以“三嚴三實”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一脈相承的,它們不但目標要求一致,做法也相同,都是以上率下,領導率先垂范。在一些方面也有一些調整,比如說,紀委書記在這次活動中要帶頭講黨課是新要求;“三嚴三實”不分批次,不規(guī)定時間,要長期化等。所以,我認為“三嚴三實”是群眾路線的深化和繼續(x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