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對自己的學習要求很嚴。他提倡的“擠”的辦法,曾經得到毛澤東的贊揚。毛澤東說:“陳云同志有‘擠’的經驗,他有法子‘擠’出時間來看書、來開會。”遵義會議后,陳云奉命到莫斯科期間,曾到列寧學校系統(tǒng)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并結合中國革命實際情況進行認真思索。那時候,他經常思考人為什么會犯錯誤這樣一個問題:如黨內的一些領導人像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都是有學問的人,為什么還會犯錯誤?他回到延安后,曾三次就這些問題向毛澤東請教。毛澤東說,犯錯誤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方法不對頭”。建議他讀點哲學著作,學點唯物辯證法。陳云后來多次說過,正是在毛主席那些談話啟發(fā)下,他利用在延安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開始了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那段學習對他幫助很大,自從學習哲學以后,講話做事才有了唯物論、辯證法。他著重談到,通過學習才認識:“過去我們犯錯誤,主要是因為不根據(jù)客觀實際辦事,主觀與客觀相脫離。當然,犯錯誤的人,也不是對實際情況一點都不了解,只是他們了解的情況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而片面的情況就不是真正的實際。”
延安時期,陳云在中組部親自組織了一個學習小組。他自己擔任組長,小組正式成員有十余人,其他三十多位干部參加旁聽,被戲稱為“后排議員”。他們從學習馬列原著開始,先后學習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國家與革命》等,以及《政治經濟學》《哲學概論》《聯(lián)共(布)黨史》等教科書。以后又學了毛澤東的一些重要文章。在個人自學的基礎上,每周用半天時間集中討論。毛澤東很關心這個學習小組,特地派他的哲學秘書和培元作輔導。先后為這個學習小組講課的還有延安的一些著名教員,如艾思奇、吳亮平、柯柏年、王學文等。這個學習小組從1938年底開始到1943年初,堅持了4年多,曾經被中共中央評為模范學習小組。
改革開放后,陳云更加重視干部教育工作。1981年3月,陳云向鄧小平提出開展全黨學習、提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建議。1987年7月17日,陳云在同當時中央負責同志的談話中建議:“組織政治局、書記處、國務院的同志都來學習哲學,并把這個學習看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的一項重要責任。”陳云重視黨校作用的發(fā)揮,黨的十二大后,他提出:“很好地培訓適應四化建設需要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黨政領導骨干,是黨校的迫切任務。”“黨校學員既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理論和黨的方針政策,以此作為主課,又要學習一些現(xiàn)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yè)知識,以提高領導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陳云認為:“黨校還是要有黨校的特點,不能代替正規(guī)大學,不能一期搞好幾年,設很多專業(yè)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