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抱著”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遺恨,血灑京城菜市口。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表明,在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這一時期,與各階層人民的反抗斗爭共命運的,還有一些富于憂國憂民傳統(tǒng)的有識之士。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在死水一潭的中國封建社會激起軒然大波。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看起來很奇怪的是,鴉片沒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驚醒作用。“①嚴酷的現(xiàn)實,不能不引起這些有識之士的反省。面對資本主義入侵這一中國”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和中國的落后分不開的。不但古老的刀矛弓矢根本抵擋不住外國堅船利炮的轟擊,古老的思想文化也根本抵擋不住”西學“的傳人。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西方。自從鴉片戰(zhàn)爭失敗時起,先進的中國人,歷經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力圖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富強之路。
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逐步演進和深化的過程。首先是以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為代表的第一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者,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即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以抵抗西方侵略者。接著,太平天國的農民領袖洪秀全明確支持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出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綱領。當然,他并未能將此綱領付諸實施。其后,洋務運動鼓吹”采西學“,”制洋器“,以”自強“和”求富“相標榜,先后創(chuàng)辦軍用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對刺激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fā)展,在客觀上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洋務派的強國方案,以”中體西用“為宗旨,即采用西方先進技術的”用“,來維護已經完全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腐朽的中國封建主義制度的”體“,也就注定了這一方案失敗的必然性。
清軍在甲午戰(zhàn)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恶R關條約》簽訂后,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嚴復在天津的《直報》上接連發(fā)表《論事變之亟》等四篇轟動一時的政論文章。在最后一篇《救亡決論》中,他痛苦地發(fā)出了”救亡“的呼號。這一振聾發(fā)聵的吶喊表明,先進的中國人在慘痛的事實面前猛醒過來,意識到擺在面前的問題已不是一般地談論什么”自強“、”求富“,而是要直截了當?shù)仄饋?rdquo;救亡“。戊戌維新運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走向高潮的。在此后將近半個世紀內,
”救亡“成為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奏起的最響亮的旋律,是一切愛國的中國人
----------
①馬克思:《中國記事》(1862年7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45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