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學問題”為導向拓展當代中國哲學研究視域
深入拓展的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為當代中國哲學研究打破狹隘的學科隔離狀態(tài)、構建整體性的中國哲學既提出了緊迫的要求,也提供了現(xiàn)實的可能。當代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整體構建應當立足于世界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的一體化發(fā)展,通過問題導向和問題聚焦,推動哲學研究的視域擴展和交織互動。這里所說的哲學問題導向有三個基本向度:歷史向度、時代向度和中國向度。
就歷史向度而言,當代中國的哲學研究應當更加自覺地走向歷史的深處以提升當代哲學的歷史自覺。人類的哲學思維在歷史上是一元發(fā)生還是多元發(fā)生的?不同的種族特性和民族哲學文化對哲學形態(tài)發(fā)生以何等的基礎性影響與作用?哲學智慧在人類智慧的提升進程和多層次體系中居于什么樣的地位?哲學的系統(tǒng)發(fā)生如何在個體發(fā)生中得到遺留和傳承?等等。搞清楚這些問題,對于理解哲學的歷史與今天甚至未來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為此,有必要在自然進化史、文明發(fā)生史、民族進步史、社會演變史和人類智慧史的交織、互制與互動中深度探討人類哲學智慧多元發(fā)生、多線演進、多族互動、多派分化、多域實現(xiàn)的復雜進程和未來走向,加深對人類哲學思維發(fā)展宏觀脈絡、演進邏輯、主要環(huán)節(jié)和發(fā)展趨向的理解,在尋根究底、追蹤溯源、探尋極限、尋求超越、瞻前窺遠、預見未來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提升當代中國和世界的哲學史自覺。
就其時代向度而言,當代中國的哲學研究要自覺關注當代世界哲學的多元碰撞和整體互動。區(qū)域史、民族史、國度史向世界史、人類史、全球史的轉變,到底引發(fā)了哪些世界性的哲學變革?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分野在什么意義上是必然的和合理的,在什么意義上是不合理的和應當消除的?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要求什么內容與形態(tài)的哲學?文明的沖突是否會帶來哲學的沖突?高新科技帶來的信息化、網絡化、虛擬化給人類哲學思維帶來了什么?這都是當代人類所面臨的世界性難題。為此,我們應努力超越僅僅關注國別哲學史、民族哲學史、區(qū)域哲學史、流派哲學史的狹隘眼界,把國度哲學、民族哲學、地域哲學和流派哲學與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內在聯(lián)系起來,把握各國度、各民族、各地域、各流派哲學發(fā)生、發(fā)展的背景和特殊性,探索當代科技進步和人文發(fā)展所提供的哲學資源,透析當代人類文明內部沖突對于哲學智慧所提出的挑戰(zhàn),努力把握現(xiàn)時代的時代精神及其精華,達到對于當代世界哲學的整體性把握與構建。
就其中國向度而言,當代中國的哲學研究既需自覺探討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哲學需求,也應當能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哲學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如何融入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并成為其思想指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什么樣的哲學思維?中國道路在何種意義和程度上順應和代表著人類文明發(fā)展方向?當代中華民族一方面應自覺總結反思中華民族的哲學成就,另一方面善于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為此,必須善于在中西馬的良性健康互動中整合各種哲學資源,積極推動哲學與科技、人文的內在互動,立足當代中國實踐做出新的哲學創(chuàng)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必要的智慧支持。
以“視域融合”構建當代中國哲學話語體系
哲學是智慧之學,致力于追尋最高的智慧。哲學思維具有致極性特點,始終活躍在已知與未知、有限與無限、確定與不確定的邊界,致力于對已知、有限和確定性的超越。人民是哲學的主體,人民的精神境界和哲學素養(yǎng)決定著哲學的水平與形態(tài)。當代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既是當代哲學尋求超越的目標,也是哲學工作者自我超越的結果。為此,既需要全體哲學工作者的學術探索和自覺超越,也需要極大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素養(yǎng)。這里最為關鍵的是要自覺打破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隔離狀態(tài),促使哲學研究在深度分化基礎上的高度綜合。
要自覺打破中西馬的學科隔離和思想藩籬,探索整合古今中外優(yōu)秀哲學與文化資源構建新哲學形態(tài)的可行途徑。要自覺打破科技與人文的隔離,把高科技與新人文內在結合起來,以人文精神規(guī)范和引領科技發(fā)展,以科學精神豐富人文精神,在科技與人文的融匯中提升哲學的方法論自覺。要自覺打破理性與非理性的隔離,把理性的激情與激情的理性內在整合起來,探索整合理性與非理性的有效途徑。要自覺打破理論與實踐的隔離,善于把理論運用于實踐,指導實踐,在與實踐的互動中將實踐經驗提升為哲學理論。要自覺打破論壇哲學、講壇哲學與大眾哲學的隔離,讓哲學研究的最新最好成果及時進入講壇,走進大眾,提升全民族的哲學素養(yǎng),推動各界的視域融合,以哲學的方式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風格,凸顯中國氣派,造就一個真正哲學的世界,中國的哲學也才能夠真正成為世界的哲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