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與法治互為動力、相輔相成。習近平同志形象地說,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xiàn)。只有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才能更好發(fā)揮作用。一方面,改革必須于法有據(jù)。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才能保證改革航船不會跑偏甚至傾覆;另一方面,法律必須與時俱進。法治領域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不適應時代要求的法律法規(guī)必須廢止和修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其要義是不僅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改革的成果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黨和法的關系是一個根本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一方面,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另一方面,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我們黨依法執(zhí)政,既要求依據(jù)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jù)黨內法規(guī)管黨治黨。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是對全面從嚴治黨最形象的詮釋,也是對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關系最生動的表述。我們黨經過90多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一整套系統(tǒng)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guī)。這既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yōu)勢,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保證。
著眼“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著眼“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把握好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按照中央戰(zhàn)略部署協(xié)調推進依法治國。
把握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總抓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偰繕思让鞔_了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又突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這就旗幟鮮明地宣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唯一正確的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依法治國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習近平同志指出,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起來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這一基本經驗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本內容,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鮮明的標志。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xiàn),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法規(guī),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題中應有之義。必須統(tǒng)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功。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涉及不同領域、不同層面,需要廣泛凝聚共識,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不僅如此,全面依法治國還應體現(xiàn)各領域改革發(fā)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體現(xiàn)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要求,體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布局的要求,蹄疾步穩(wěn),協(xié)調推進。
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素養(yǎng)、法治信念和法治能力關乎法治建設進程和目標實現(xiàn)。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就抓住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牛鼻子”。領導干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zhí)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huán)境。領導干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