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法治隊伍至關重要。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yè)務工作能力、職業(yè)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金國坤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教授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其核心要義和理論精髓,集中體現(xiàn)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提出并系統(tǒng)闡述的“十一個堅持”。其中,第三個“堅持”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為什么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2014年10月23日,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jīng)驗的集中體現(xiàn),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一)由基本國情決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中國擁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6個民族,14億多人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符合國情、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唯一正確道路。
我國法治建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統(tǒng)籌考量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我們推動改革向縱深發(fā)展,基本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xiàn)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延伸。我們既要考慮到我國經(jīng)濟建設情況、人民群眾基本需求等因素,又要基于民族眾多、國情復雜等現(xiàn)實情況,努力建成法治中國。這在全世界既沒有先例可循,也沒有金科玉律的教科書,我們只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開辟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法治道路。比如,我國人口眾多,如果所有糾紛都只能通過法院裁決來處理,那么法院將不堪重負。所以,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成為“訴訟大國”。我國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飧鞣N糾紛,要進行“訴源治理”,建立起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立和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
(二)受傳統(tǒng)法治文化影響
一個國家的法治體系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也不是“飛來峰”,而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等密切相關。法治文化與法治傳統(tǒng)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法治觀念。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等不同,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yōu)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比如,我國古代強調“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和“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對我們今天思考國家治理和法治建設充滿啟示。此外,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在人類文明史上獨樹一幟。一是監(jiān)察機構獨立于行政機構之外,如唐朝“一臺三院”的監(jiān)察體制、明清時期的都察院。二是監(jiān)察機構掌握較大權力,可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三是以垂直監(jiān)督為主,各代對監(jiān)察區(qū)域進行劃分,開展自上而下的巡察。
所以,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既要關照中國具體實際,也要結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經(jīng)驗充分表明,我國法治建設,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走符合我國國情、遵循法治規(guī)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雖然西方國家在法治建設方面提出的很多先進理念和經(jīng)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我們不可以直接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和做法,走西方“憲政”、“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的路子。照抄照搬他國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yǎng)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我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領域的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xiàn)形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