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繳稅是每一位經商者的義務,電商從業(yè)者也應該非常清楚這一點。今年1月份,國務院法制辦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規(guī)定網上交易負有納稅義務。因此,天貓店主被約談補稅一事,并不稀奇。
對網購而言,依法納稅的好處至少有以下兩個:一是,可以減少刷單行為。我們經??吹揭恍┚W店的一些熱門商品被刷到了“已售出N萬件”,有的則夸張到了幾十萬件,恨不能大街上隨處可見這些商品,而事實上,他們的銷售記錄與市場份額則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概念。從危害而論,網店老板利用熟人關系或獎勵政策進行刷單、刷好評的行為,容易蒙蔽或欺騙消費者,是對正常市場秩序的混淆視聽,也不利于構建健康的網購模式。
二是,這會培養(yǎng)網購開發(fā)票的習慣。如果說不開發(fā)票是店主為了逃稅,那么,現在約談其進行繳稅補稅則是避免這一現象。久而久之,網店老板們開發(fā)票、按時納稅的意識就會慢慢形成。對消費者而言,發(fā)票才是最有力的維權憑證,網店不由自主地開發(fā)票無疑有利于消費者維權。
但是,面對“刷單”刷出來的交易額,面對絕大部分天貓店都是“小本經營”的現實,加之網購中同行業(yè)價格競爭的透明化與白熱化,讓這些小微企業(yè)納28%的稅,無異于讓這些網店關張。事實很明顯,現在幾乎沒有一個行業(yè)的銷售利潤能夠維持在28%以上。地方稅務部門如果按死板的制度行事,則必然會打擊到網購行業(yè)。至少一部分網店會因無利可圖而轉行。如何既讓網店店主不能逃稅,又要讓他們繳得起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命題。
網店補稅是義務,政府減稅是增加動力。可以明確的是,“互聯網+”時代里,通過降稅、減稅鼓勵網店這樣的小微企業(yè)發(fā)展,是本屆政府的一貫思路。面對網店納稅與補稅這一課題,還需要財稅部門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出臺相應的減免政策,比如,此前已經有地方稅務部門提出了4%的稅收方案;二是,把網店的征稅工作制度化、信息化,而不至于讓人產生“養(yǎng)肥放血”的質疑。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