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用地變身別墅豪宅,誰鉆了空子?
都安縣法院先以建設辦公大樓名義整體征地26.8畝,隨后變更其中21.7畝為住宅用地,再由法院內部職工集體競拍低價拿下,然后轉建豪宅。這樣的事情一經曝光,必然是榮登各大媒體的頭條,吸引公眾的目光。無論是在征地過程中,有農民的利益被忽視而導致的舉報;還是當地法院真的就是在公權私用,把國家的資源變成自己的財富;抑或法院內部等級嚴重,按照官銜大小建別墅,每一個幕后的真相或許都是公眾聞所未聞的。
雖然都安縣作為一小縣城,房價也就3000多元一個平方米,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相比也就九牛一毛,房價不值一提,但對于貧困縣的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講,買房仍然是不可承受之重,相信很多普通家庭是無法承受購買550平方米別墅價格的。然而,當地法院卻以這樣一種方式,把農民的土地變成了自家的別墅,無論中間有什么樣的曲折過程,以及背后與當地農民有什么恩怨,這種做法也是極不應該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土地金貴的地方,卻有著一個“法院小區(qū)”,房屋主人多為法院法官和另外一些“有頭有臉的人”。每一排的房屋以聯排別墅的樣式依次排開,占地規(guī)模為560.88平方米,計劃建設樓層為5層,建筑總面積為2759.42平方米,支配這么大面積住宅的5人分別為法院領導。每人將獲得551平方米的住宅。
這樣的小區(qū)卻是經歷了先以建設辦公大樓名義整體征地26.8畝,隨后變更其中21.7畝為商業(yè)用地,再由法院內部職工集體競拍拿下,然后轉建私家豪宅的變身過程。而平均每人出資不足10萬元,便獲得了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宅基地。至少比當時的市場價低了30萬元左右。
此事從現在看來,必然是一起上下配合、相關部門包庇縱容的一個工程,別墅群能夠不動聲色的“拔地而起”,這背后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以及不為人知的隱情,能將辦公用地輕易地變身別墅豪宅,這背后涉及的相關部門和人員定是不計其數數量眾多。
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違規(guī)違法建筑,究其原因或許也正是政府的曖昧態(tài)度,或者是說縱容,或者是說默許,或者是說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使得近年來各地違規(guī)使用土地建房、建別墅、建酒店的熱情日漸高漲。
對于這暗藏別墅的背后暗藏的必須嚴查到底,揪出幕后“黑手”,查明是否有涉及到貪污腐敗的人員,抓住線索不放松,將涉及違規(guī)違紀行為的干部嚴懲到底,在一個貧困縣、土地貧瘠的地方,辦公條件能數一數二,別墅群能拔地而起,這背后的利益群體有待一一瓦解,還當地百姓一個交代。
【啟示與思考】
顯而易見,法院將辦公用地用于建設法院小區(qū),無論有沒有取得《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都涉嫌違疑法違紀。其一,國務院早已明文規(guī)定:各級國家機關一律不得搞單位集資合作建房;任何單位不得新征用或新購買土地搞集資合作建房;其二,將辦公用地轉為居住用地,即使符合城市規(guī)劃要求,也應當遵循通過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公開進行拍賣土使用權的法律規(guī)范,雖然法院表示該法院小區(qū)用地是由國土部門牽頭競拍獲得,但據媒體報道,競拍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顯然存在公權私用與暗箱操作的嫌疑。
作為具有管轄當地土地糾紛審判權的涉事法院,以及土地審批監(jiān)管部門,對于國家對辦公用地與居民用地的劃分、使用以及審批的法律規(guī)范,不可謂不知,應是了然于心的,卻仍然我行我素,采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手段,將辦公用地異化為別墅豪宅用地,這種明目張膽的囂張做法,上演的不止是權力任性,權力簡直是在瘋狂裸奔。
此外,由法院辦公用地變身別墅豪宅事件,造成的社會負面影響不僅不可忽視,甚至可以說是相當惡劣和嚴重的。一方面,被賦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審判權的法院,卻干著知法犯法的權力自肥事,讓群眾怎么看?又怎能指望法院去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呢?另一方面,作為當地土地監(jiān)管部門,不但不依法行政,去阻止、收回違法違規(guī)的辦公用地使用權,卻也干著知執(zhí)法犯法的事,與違法行為沆瀣一氣的監(jiān)管,又怎能守護好不可觸犯的耕地紅線呢?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權力也一樣,不能任性,更不能瘋狂裸奔,否則就會面臨歷史與法律的懲罰。法院辦公用地變身別墅豪宅上演的權力“裸奔”事件,也再次表明,將權力關進“籠子”是民心所向,也是現實要求。只有將權力真正關進了“籠子”,才能打造出人人守法、遵法的依法治國的環(huán)境,才能避免權力任性瘋狂裸奔事件的重復上演。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