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用瑣碎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為什么這么聰明》。他的結(jié)論就一句話:我之所以這么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車,司機正在收聽一檔知識競賽節(jié)目。節(jié)目中,主持人放了5個音樂片斷,每個片斷幾秒鐘,隨后提問:這5個音樂片斷,有2個片斷屬于同一首歌,你們誰知道?一個小伙子搶答說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確。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張音樂專輯,你知道嗎?這時我緊張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說明他還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這一輩子可能就廢了。但是沒想到他真知道。(全場笑)這時我讓司機把收音機關(guān)掉。司機嚇一跳,問為什么?我說:“它在侮辱我們的智商,并且在誤導(dǎo)我們生命的流向。”
這就叫無用的知識,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無用的知識。比如,很多人關(guān)心某個明星喜歡的顏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結(jié)了幾次婚,又離了幾次婚。當(dāng)一個人把精力花在這些地方時,他可能獲得了知識,并且在飯桌上能與人聊天,但他會變得特別瑣碎。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警惕知識》。主要觀點就是,我們的生命本來就不可能占有無限的知識。更可悲的是,無聊的知識會讓人生變得無聊,瑣碎的知識會讓人格變得瑣碎,甚至猥瑣。
孔子的學(xué)生子夏早就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但是“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即使是胡蘿卜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你可以拿來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認(rèn)知集中在這種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會有什么成就。你用瑣碎的知識把人生變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為。
荀子曾提出過對知識的鑒別。他說有些知識是無聊的、無用的、無趣的,這樣的知識荀子有一個判斷,叫“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你知道了這樣的知識,并不能夠因此成為君子,你不知道這個知識也不會因此成為小人。有的知識對你的人生,一分都沒加,又何必耗費精力和時間呢?
但是在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專心致志、興高采烈、興趣盎然地用瑣碎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實際上,在知識之外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
實際上,在知識之外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兩小兒辯日》,在座的都讀過。兩個小孩辯論說,太陽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兩個人都有根據(jù),說早晨近是因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大;說中午近是因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
孔子活得真有壓力,他幾乎是那時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問題都跑去問他。兩個小兒問孔子,但孔子沒法判斷。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諷刺孔子:“誰說你知識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識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價值。
這個思路顯然是錯誤的。在人生知識的考場上,誰能站到最后?我今天跟大家打個賭,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識類題目,每道都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但我能讓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過來,你們也可以給我出100分的知識類題目,讓我一分都得不到。
比如,復(fù)旦大學(xué)自主招生出過一道題,老師對學(xué)生提一個要求:“你現(xiàn)在問我一個問題,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來,第二是你必須要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很多人說這個題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覺得出得很好。因為它告訴我們,在知識的考場上,沒有人可以站到最后。有一個聰明的學(xué)生馬上問:“老師,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嗎?”(全場笑)
我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給大家出題,不需要費勁,就能讓大家都得零分。你們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嗎?知道我祖母的名字嗎?知道我祖父的二大爺?shù)拿謫??在座的誰能答出來,今晚我請客。(全場笑)可見,知識可以把任何一個人打倒。
如果要算知識的總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們的知識總量都超過孔子。比如說,我可以出計算機、物理、英語、數(shù)學(xué)之類的題目,孔子肯定答不過你們。
但我們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嗎?這就要思考另一個問題了:決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識的總量,而是另外一種東西。孔子自己早就說過:“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我有知識嗎?不,沒有。蘇格拉底也曾經(jīng)說:“我比別人多知道的那一點,就是我知道自己是無知的。”
他們說這些不是謙虛,只不過說出了一種真相。面對世界的無限,我們短暫生命里的知識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我們應(yīng)該允許自己的無知,也應(yīng)該寬容別人的無知。
你看我不順眼,給我出一道數(shù)學(xué)題。我為了防備下一次再有人給我出數(shù)學(xué)題,于是我天天學(xué)數(shù)學(xué),學(xué)了10年以后,解放日報文化講壇大概已經(jīng)到6800期了,我終于有勇氣上臺演講,突然又有人說:“鮑老師,我這有一套物理題。”(全場笑)你不會這樣干,對不對?因為你們會寬容我的無知,我們也會寬容他人的無知,但是有種情況是不能寬容的,那是什么呢?沒有良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