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禁止被告人穿囚服受審
2月2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發(fā)布會發(fā)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即修訂后的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意見》共有65條,涉及法院組織體系、法官履職保障等多方面,力求到2018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推動形成信賴司法、尊重司法的氛圍。
因此,為進一步深化人民法院各項改革,最高法制定了《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并將之作為《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貫徹實施。
《意見》指出,將力求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到2018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
提出7方面65項司法改革舉措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最高人民法院結合法院工作實際,在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從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改革舉措,其中由人民法院牽頭推進的有29項、配合參加的有65項。
與此同時,隨著改革深入推進和試點工作展開,最高人民法院在四中全會之后,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再次對“四五改革綱要”進行修訂。修訂工作歷時4個月,經(jīng)過深入論證,征求了中央有關部門、部分地方法院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并將之作為修訂后的《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貫徹實施。
圍繞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這一關鍵目標,《意見》提出了7個方面65項司法改革舉措,涉及法院組織體系、司法管轄制度、法官履職保障、審判權力運行、法院人事管理等各個層面。
《意見》要求,為彰顯現(xiàn)代司法文明,刑事庭審當中,禁止讓刑事在押被告人和上訴人穿著識別服、馬甲、囚服等具有監(jiān)管機構標識的服裝出庭受審。
最高法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賀小榮介紹稱,目前正在和公安部協(xié)調,推進這項制度的改革。這項制度的改革現(xiàn)在已經(jīng)取得了初步成果,將在近期推出這項制度。
賀小榮稱,這項制度的改革標志著我國司法保護人權制度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因為作為一個犯罪嫌疑人,他是被指控的對象,他并不是已經(jīng)確定為罪犯,他只是被控告的人,這樣的人不能給他以符號、標注、有罪的標簽。只有經(jīng)過庭審的辯論以后才能確定他是不是構成了犯罪。
建立統(tǒng)一涉案財物管理平臺
《意見》中規(guī)定,將規(guī)范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明確人民法院處理涉案財物的標準、范圍和程序,進一步規(guī)范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訴訟中查封、扣押、凍結和處理涉案財物的司法程序。推動建立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信息平臺,完善涉案財物信息公開機制。
賀小榮坦言,過去在涉案財物的處理上由于司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同,公安、檢察和法院,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有可能涉案財物會發(fā)生變化,有權處置涉案財物的可能是不同部門,導致最后判決之后涉案財物得不到統(tǒng)一的管理或者統(tǒng)一上繳國庫等等,會存在一些問題。
因此,中央在總結前幾年司法實踐當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建立統(tǒng)一的涉案財物管理平臺,公安、檢察、法院各個環(huán)節(jié),只要涉及到涉案財物的,統(tǒng)一進入一個管理平臺解決,這樣能夠保證一些非法財物能夠統(tǒng)一上繳國庫,避免在涉案財物中存在管理上的混亂。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