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左”傾路線的上述四方面錯誤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有很深的社會根源。
如同毛澤東同志所代表的正確路線反映了中國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的思想一樣,“左”傾路線則反映了中國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是小資產階級極其廣大的國家。我們黨不但從黨外說是處在這個廣大階層的包圍之中;而且在黨內,由于十月革命以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的偉大勝利,由于中國現時的社會政治情況,特別是國共兩黨的歷史發(fā)展,決定了中國不能有強大的小資產階級政黨,因此就有大批的小資產階級革命民主分子向無產階級隊伍尋求出路,使黨內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分子也占了大多數。此外,即使工人群眾和工人黨員,在中國的經濟條件下,也容易染有小資產階級的色彩。因此,小資產階級思想在我們黨內常常有各色各樣的反映,這是必然的,不足為怪的。
黨外的小資產階級群眾,除了農民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以外,城市小資產階級大多數群眾在中國也受著重重壓迫,經常迅速大量地陷于貧困破產和失業(yè)的境地,其經濟和政治的民主要求十分迫切,所以在現階段的革命中,城市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動力之一。但是小資產階級由于是一個過渡的階級,它是有兩面性的:就其好的、革命的一面說來,是其大多數群眾在政治上、組織上以至思想上能夠接受無產階級的影響,在目前要求民主革命,并能為此而團結奮斗,在將來也可能和無產階級共同走向社會主義;而就其壞的、落后的一面說來,則不但有其各種區(qū)別于無產階級的弱點,而且在失去無產階級的領導時,還往往轉而接受自由資產階級以至大資產階級的影響,成為他們的俘虜。因此,在現階段上,無產階級及其先進部隊——中國共產黨,對于黨外的小資產階級群眾,應該在堅決地廣泛地聯(lián)合他們的基礎上,一方面給以寬大的待遇,在不妨礙對敵斗爭和共同的社會生活的條件下,容許其自由主義的思想和作風的存在;另一方面則給以適當的教育,以便鞏固同他們的聯(lián)合。
至于由小資產階級出身而自愿拋棄其原有立場、加入無產階級政黨的分子,則是完全另一種情形。黨對于他們,和對于黨外的小資產階級群眾,應該采取原則上不同的政策。由于他們本來和無產階級相接近,又自愿地加入無產階級政黨,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和群眾革命斗爭的實際鍛煉中,他們是可以逐漸在思想上無產階級化,并給無產階級隊伍以重大利益的;而且在事實上,加入我黨的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分子之絕大多數,也都為黨和人民作了勇敢的奮斗和犧牲,他們的思想已經進步,很多人并已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了。但是,必須著重指出:任何沒有無產階級化的小資產階級分子的革命性,在本質上和無產階級革命性不相同,而且這種差別往往可能發(fā)展成為對抗狀態(tài)。帶著小資產階級革命性的黨員,雖然在組織上入了黨,但是在思想上卻還沒有入黨,或沒有完全入黨,他們往往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面貌出現的自由主義者、改良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布朗基主義(48)者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但不能引導中國將來的共產主義運動達到勝利,而且也不能引導中國今天的新民主主義運動達到勝利。如果無產階級先進分子不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和這些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的舊有思想堅決地分清界限,嚴肅地、但是恰當地和耐心地進行教育和斗爭,則他們的小資產階級思想不但不能克服,而且必然力圖以他們自己的本來面貌來代替黨的無產階級先進部隊的面貌,實行篡黨,使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蒙受損失。黨外的小資產階級愈是廣大,黨內的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愈是眾多,則黨便愈須嚴格地保持自己的無產階級先進部隊的純潔性,否則小資產階級思想向黨的進攻必然愈是猛烈,而黨所受的損失也必然愈是巨大。我黨歷史上各次錯誤路線和正確路線之間的斗爭,實質上即是黨外的階級斗爭在黨內的表演;而上述“左”傾路線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和思想上的錯誤,也即是這種小資產階級思想在黨內的反映。在這個問題上,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首先,在思想方法方面。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方法,基本上表現為觀察問題時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即不從階級力量對比之客觀的全面的情況出發(fā),而把自己主觀的愿望、感想和空談當做實際,把片面當成全面,局部當成全體,樹木當做森林。脫離實際生產過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因為只有書本知識而缺乏感性知識,他們的思想方法就比較容易表現為我們前面所說的教條主義。聯(lián)系生產的小資產階級分子雖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識,但是受著小生產的狹隘性、散漫性、孤立性和保守性的限制,他們的思想方法就比較容易表現為我們前面所說的經驗主義。
第二,在政治傾向方面。小資產階級的政治傾向,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由此而來的思想方法上的主觀性片面性,一般地容易表現為左右搖擺。小資產階級革命家的許多代表人物希望革命馬上勝利,以求根本改變他們今天所處的地位;因而他們對于革命的長期努力缺乏忍耐心,他們對于“左”的革命詞句和口號有很大的興趣,他們容易發(fā)生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情緒和行動。小資產階級的這種傾向,在黨內反映出來,就構成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左”傾路線在革命任務問題、革命根據地問題、策略指導問題和軍事路線問題上的各種錯誤。
但是,這些小資產階級革命家在另外一種情況下,或是另一部分小資產階級革命家,也可以表現悲觀失望,表現追隨于資產階級之后的右傾情緒和右傾觀點。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革命后期的陳獨秀主義,土地革命后期的張國燾主義和長征初期的逃跑主義,都是小資產階級這種右傾思想在黨內的反映。抗日時期,又曾發(fā)生過投降主義的思想。一般地說,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分裂的時期,比較容易發(fā)生“左”傾錯誤(例如土地革命時期“左”傾路線統(tǒng)治黨的領導機關至三次之多),而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聯(lián)合的時期,則比較容易發(fā)生右傾錯誤(例如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革命后期和抗日戰(zhàn)爭初期)。而無論是“左”傾或右傾,都是不利于革命而僅僅利于反革命的。由于各種情況的變化而產生的左右搖擺、好走極端、華而不實、投機取巧,是小資產階級思想在壞的一面的特點。這是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所處的不穩(wěn)定地位在思想上的反映。
第三,在組織生活方面。由于一般小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的限制,特別由于中國的落后的分散的宗法社會和幫口行會的社會環(huán)境,小資產階級在組織生活上的傾向,容易表現為脫離群眾的個人主義和宗派主義。這種傾向反映到黨內,就造成我們前面所說的“左”傾路線的錯誤的組織路線。黨長期地處在分散的鄉(xiāng)村游擊戰(zhàn)爭中的情況,更有利于這種傾向的發(fā)展。這種傾向,不是自我犧牲地為黨和人民工作,而是利用黨和人民的力量并破壞黨和人民的利益來達到個人和宗派的目的,因此它是同黨的聯(lián)系群眾的原則、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黨的紀律不相容的。這種傾向,常常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如官僚主義、家長制度、懲辦主義、命令主義、個人英雄主義、半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極端民主主義、鬧獨立性、行會主義、山頭主義、同鄉(xiāng)同學觀念、派別糾紛、耍流氓手腕等,破壞著黨同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和黨內的團結。
這些就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的三個方面。我們黨內歷次發(fā)生的思想上的主觀主義,政治上的“左”、右傾,組織上的宗派主義等項現象,無論其是否形成了路線,掌握了領導,顯然都是小資產階級思想之反馬克思列寧主義、反無產階級的表現。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采取教育方法,將黨內的小資產階級思想加以分析和克服,促進其無產階級化,是完全必要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