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鎖住領導權力的濫用,一頭切斷知法違法的退路,特別是讓執(zhí)行層堅守法律至上的信仰,必然大大減少或者杜絕“替罪羊”的產生。在這兩項措施之下,如果還出現(xiàn)“授意者”和“執(zhí)行人”的“雙簧戲”,法律就有理由從重追責,誰也不能推卸,誰也不被放過。惟如此,中國司法獨立,辦案公正才有可靠保證。
【啟示與思考】
我們有太多隱憂,因為我們看到了制度之弊。可以看到,不論是呼格吉勒圖案,還是已經沉冤得雪的佘祥林案等,定性之神速,疑點之重重,無不預示著:預防冤假錯案的機制,是不足的。而這些案件之所以能反轉,無不是偶然因素所致,或者真兇出現(xiàn),或者所謂的“受害人”活著歸來??颗既粊砑m錯,無非是在證明:制度化的糾錯,也是缺失的。而啟動重審,竟然可以長拖九年之久,則更是揭示了一個道理:不能把案件發(fā)回原審法院審理,因為既得利益者帶來的阻力重重,更是因為自己不能做自己的法官。
逝者已矣,呼格吉勒圖案業(yè)已平反,然而在某種程度上,仍遠遠沒有結束。讓辦冤案者得到應有的懲戒,讓呼格吉勒圖父母得到應有的撫慰,這自然是首先要做的。而在此之后,如何用制度革新或者重建,激活司法的良心,讓司法人員不至于在案件中,極易丟失獨立的法律人格,這更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鏟除了冤案產生的土壤,才會避免下一個呼格吉勒圖;只有重新設計再審程序,才會避免下一個長達九年的泣血申訴。也只有這樣,正義才最終抵達了終點。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