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建立憲法宣誓制度,凡經人大及其常委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式就職時公開向憲法宣誓。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就《決定》作出的說明中稱,憲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彰顯憲法權威,增強公職人員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忠于和維護憲法,也有利于在全社會增強憲法意識、樹立憲法權威。
憲法宣誓制度可增強宣誓者的憲法觀念,激勵其忠于憲法。而民眾通過觀看宣誓儀式可加強其對憲法的認同,使得大家更加敬畏憲法。
縱觀憲法宣誓制度的歷史,早期宗教色彩較為濃厚,到后來才逐漸得以淡化。目前,國家公職人員就職時的憲法宣誓制度,已成為國際社會眾多國家確立的典型制度,可以說已是一個國際慣例。據(jù)統(tǒng)計,世界上已有近百個國家建立了憲法宣誓制度。而宣誓遵守和效忠憲法,已變成國家公職人員就職儀式上的一個慣常性程序。畢竟,憲法是授權性的,而有限政府的含義提醒我們:所有的政府權力都必須源于憲法。國家公職人員在就職宣誓時誓言遵守并效忠于憲法,清晰地表示出其權力來源。憲法宣誓儀式對公職人員未來的言行存在著憲法的約束,突顯憲法的尊嚴。
雖然各國憲法宣誓制度的主體、內容、程序等不盡相同,但憲法宣誓制度的目的是趨同的,即增強宣誓者的憲法觀念,激勵其忠于憲法,維護憲法權威。而且,一般都是在相關人員履職前或就職時舉行宣誓儀式,以便增強公職人員的憲法觀念,激勵公職人員效忠于憲法并維護憲法。
在我國,公職人員既是人民的受托人,也是公仆,理應服從于人民、服務于人民。而通過憲法宣誓這種確定儀式化的程序,可強化國家公職人員對人民、對憲法、對人民賦予的權力的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這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添加了一種嶄新的時代形式。公職人員在就職儀式上,也就是其正式接受人民授予其行使的國家權力時,就應當向人民這個權力授予主體宣誓,誓言效忠于憲法,全心全意竭誠為人民服務。
通過公職人員宣誓以及民眾觀看宣誓儀式,加強民眾對憲法的認同,提升民眾對憲法的忠誠度,使得大家更加敬畏憲法。這有助于鞏固民眾,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憲法信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