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中在總論部分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要原則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是什么關系?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如何堅持黨的領導?筆者認為,關于執(zhí)政黨與依法治國,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需要理清。
依法執(zhí)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從歷史來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執(zhí)政黨的目標、任務以及執(zhí)政方式都是不同的,這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執(zhí)政經驗的探索。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有一個發(fā)展、成長、成熟的過程。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探索,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zhí)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員領導干部尤其要清醒認識、深刻理解這種執(zhí)政方式的轉變,要盡快樹立法治思維,以法治方式開展工作。任何重大決策,都要依法進行。
《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依法執(zhí)政,指出“依法執(zhí)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zhí)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這些具體要求都表明了執(zhí)政黨要轉變執(zhí)政方式,要以法治來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最根本的保證
任何國家要推進依法治國,都需要一個穩(wěn)定的執(zhí)政團隊和社會環(huán)境。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的相對穩(wěn)定,這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奠定了基礎。
不過,從現實來看,必須看到依法治國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當前推進依法治國還面臨很多重大問題和挑戰(zhàn):總的看,中國五千多年就是一個“人治歷史”,人們習慣了靠權力、人情來管理社會,這種認識對很多人包括很多黨員領導干部來說是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依法治國需要一大批有良好專業(yè)素養(yǎng)、品德高尚、為人正直的法律專業(yè)人士,尤其是法官和檢察官隊伍,但人才培養(yǎng)需要過程;執(zhí)法和司法仍存在很多問題,執(zhí)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比較嚴重,這削弱了法律權威;公民權利意識有了很大提高,這一方面為依法治國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另一方面,很多公民缺乏責任意識、規(guī)則意識,為了權利而不惜使用任何手段,這其實又最容易破壞法治。所以說起依法治國來簡單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將面臨很多歷史和現實的挑戰(zhàn)。
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在中國改革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核心領導作用。要想解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所要面對的上述歷史和現實挑戰(zhàn),必須要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作用,必須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力量。所以說,堅持黨的領導是推進依法治國的政治保障,正如《決定》所指出的,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
把權力裝到法治的籠子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多位高級領導干部因為貪腐受到懲處。腐敗的根源是什么?問題根源就是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約束,權力放縱、濫用必然導致腐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權力裝到籠子里。古今中外的經驗教訓說明,約束權力的最好籠子就是法治?,F代法治的一個基本功能就是約束權力,所以,執(zhí)政黨推進依法治國,表明黨要通過法治來約束執(zhí)政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如果說這是一場革命,那首先就是執(zhí)政黨的一場自我革命,首先就是要約束規(guī)范黨員領導干部使用權力。
《決定》除原則性地提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對法律懷有敬畏之心,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外,還就某些特定濫用權力、干預司法等情況作出了一些具體規(guī)定。
對于干預司法機關辦案的,要追究黨紀政紀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其他嚴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要注意的是,在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段落,《決定》明確規(guī)定:“完善懲戒妨礙司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拒不執(zhí)行生效裁判和決定、藐視法庭權威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方式顯然有意強化行政訴訟的作用以及違法的后果,有助于督促行政機關尊重司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