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家王磊審視自己的作品。昨天,APEC主要會場之一,國家會議中心的裝飾布置充滿“京味兒”。新華社發(fā)
記者昨天了解到,在APEC會議期間,由傳統(tǒng)工藝大師或老字號制成的雕漆剔紅屏風、玉雕、木雕、景泰藍、瓷器等帶有中國元素的傳統(tǒng)藝術精品將在水立方、雁棲湖核心島、頤和園、國家會議中心等相關會議場所亮相。作為“中國符號”,這些藝術精品旨在向世界展示和傳播深厚精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雕漆剔紅屏風
30余人參與三年完成
◎亮相地點:水立方
APEC會議的會場上,有3件雕漆屏風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文乾剛的作品。
“其中有一個由9扇小屏風組成的雕漆剔紅屏風,高2.8米,寬約4.8米,是三件作品中最大的,會在水立方展出。”文乾剛說,除了技藝是很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屏風上的圖案也體現(xiàn)了中國中草藥的傳統(tǒng)文化,它以《神農本草經》里的花卉、草藥等百草圖圖案為主,屏風背面是《神農本草經》關于中國草藥的文字論述。據(jù)了解,宋元明清以來,剔紅工藝作品一直是用于帝王背后的屏風或座椅等。
文乾剛介紹,制作這個屏風,通常需要6道工序,單是涂漆就涂了400道,這一個工序就用了8個月的時間,屏風最厚的部位18毫米,“剔紅工藝的人工藝術投入特別大,它的昂貴也就在人工技藝上。”
文乾剛說,這個屏風做了三年。為了趕在APEC會議召開前完成,他集中了全部的人力,30多人一個多月內全心全力做這個屏風,“如果沒有這次APEC會議的需求,這個屏風可能還需要半年才能完成。”
文乾剛說,另外兩個屏風也是以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為主,其中一個是兩只一大一小的鶴站在松枝上,兩邊是一副對聯(lián):“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