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田,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一支偉大軍隊的涅槃之地。
85年前那個冬季,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資本主義國家最大的一場經濟危機,中國的目光聚焦在“軍閥重開戰(zhàn)”的亂世危局。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沒有人注意到,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小山村召開了一次會議,更沒有人會預見,這次會議將改變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影響未來世界的格局和進程。
這次會議究竟給中國共產黨人帶來了什么?給我們這支軍隊帶來了什么?歷史作出了雄辯的回答: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上建黨,政治上建軍,由此確立了軍隊建設的歷史方向和根本原則,規(guī)定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和任務,人民軍隊從此有了“根”和“魂”,從而“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迸發(fā)出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磅礴力量。
當年,從古田出發(fā),黨領導我們這支軍隊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業(yè)。
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習主席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確立鮮明時代主題,引領我們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
今天,在習主席率領下,我們從古田再出發(fā)。
(二)
85年前,古田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中國革命走到了一個重要歷史關頭,這是一個決定興衰成敗的時代拐點。
大革命失敗的陰霾,井岡山陷落的烏云,“紅旗還能打多久”的悲觀,黨內分兵分權的爭議,紅軍內部種種舊軍隊的積習,人們思想中的迷茫和困惑,危及著這支軍隊的前途和命運。賀龍元帥后來回憶時曾這樣形容:“那時候的軍隊,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會散掉。”
這是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中的陣痛。千百年來,多少支隊伍揭竿而起,一次次革命風起云涌,有的轉瞬間灰飛煙滅,有的雖然一時間改朝換代,但是人民的命運始終沒有走出受壓迫被奴役的苦海。
紅軍會不會重蹈歷史覆轍?共產黨人能不能改天換地?我們這支以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為主要成分、打著舊軍隊胎記的隊伍,能不能改造成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答案,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沒有先例。
黨史專家曾漢輝這樣評價:“古田會議是里程碑,更是分水嶺。”在我們黨和軍隊的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有很多,但稱得上“分水嶺”的,古田應該是第一個。
古田會議作為“分水嶺”,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走向。我們要建立一支什么樣的軍隊,就在這里定型了。人民軍隊從此確立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軍魂,確立了我軍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確立了我軍政治工作一系列方針、原則和制度。這“三個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使紅軍與一切舊軍隊區(qū)別開來。
親歷過古田會議的羅榮桓元帥回憶說:“我們不像舊軍隊,也不像外國,我軍有特點,歷來就是反對‘我’的,用只是用‘我們’。”中國歷史上形形色色的各式軍隊,都是“我”字打頭。只用“我們”不用“我”,道出了古田會議的精髓,回答了個人領導與黨的領導、軍事觀點與政治觀點、分權主義與集中等一系列攸關紅軍領導權的根本問題,明確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政治方向,使紅軍成為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從此有了“根”和“魂”。
正是因為扎深了根,鑄牢了魂,人民軍隊從古田出發(fā),歷經坎坷而不散,遭遇挫敗又奮起,在血雨腥風中堅不可摧、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
正是因為扎深了根,鑄牢了魂,人民軍隊創(chuàng)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奇跡,創(chuàng)造了八年浴血抗戰(zhàn)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奇跡,創(chuàng)造了橫掃國民黨八百萬軍隊如卷席的奇跡……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和清醒劑。85年后的今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主席深刻指出,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面對國際戰(zhàn)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面對國家和軍隊改革的新風險新挑戰(zhàn),面對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新矛盾新問題,我們重溫古田會議精神,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至關重要。
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怎樣高擎先輩的火炬,怎樣傳承“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紅色基因,是歷史賦予的擔當,是時代給出的考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