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針對薄熙來、徐才厚、周永康等案的審查,也表明了執(zhí)政黨正以最大決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中國仍在努力擺脫兩千多年“人治”的陰影,無論是經(jīng)濟領域的改革,還是基層社會的“神經(jīng)末梢”治理,一些黨政官員歷史上形成的“特權觀念”、“以言代法”、“權大于法”等思維和作風,導致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依然存在,破壞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也成為了腐敗蔓延的重要原因,危及執(zhí)政黨地位和國家長治久安。樹立從中央到地方的法治權威,刻不容緩。
1949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治進程并非一帆風順,“文革”期間一度出現(xiàn)“失憲”、“違憲”的情況。到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明確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中共幾代領導集體均強調“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別被寫入中共十五大報告和中國現(xiàn)行憲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于2010年底基本形成。
“法律體系初成,不代表法治國家的完備。”四中全會前參加建言獻策的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沈國明說,在基本“有法可依”的環(huán)境下,“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仍在推進之中,而“有法可依”也不是靜止的,也需要不斷完善,這都構成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時代背景。
“對于四中全會,我們更加關注如何提高司法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這是擺在執(zhí)政黨面前的一大考題,在高速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社會治理未必都是均衡發(fā)展的,要讓13億多人都高度自覺地依法辦事,并不容易。”沈國明說。
法學專家、全國政協(xié)常委周漢民則指出:“歸根結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可持續(xù)推進,需要執(zhí)政黨進一步改進和提高自身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多位法學專家期待中國進一步實施好“依憲治國”。這個提法曾于2002年3月寫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12年紀念現(xiàn)行憲法實施30周年大會上和前不久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也明確提及。
專家認為,依憲治國是最高層級的依法治國,在憲法旗幟下,法治將體現(xiàn)出法的存在性、公正性、至上性、預設性,既要對權力制約,也要對權利保障,最大可能彰顯公平正義。
這都意味著,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中共黨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決定民族前途命運的歷史跨越。(執(zhí)筆:劉斐、許曉青,參與采寫:徐揚、白旭、余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