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用人關系重大,不可不慎,但把人選準用好殊為不易。我們黨對這個問題歷來高度重視,在實踐中進行了不懈探索。尤其是近年來,針對選人用人上的新情況,采取了不少新辦法,提出了一些新觀點,以德為先就是其中之一。那么,為什么強調以德為先?怎么理解以德為先?如何落實以德為先?
強調以德為先,是現(xiàn)實的需要。選用什么樣的人、怎樣選用人,是由實際任務和具體條件決定的。我們黨鮮明提出,組織路線要為政治路線服務,選人用人要有利于推進黨和人民事業(yè)。總的看,我們黨選人用人的標準就是大家熟悉的德才兼?zhèn)洌髞淼母锩?、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方針,德才兼?zhèn)?、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等,都是其延伸和深化。堅持德才兼?zhèn)?,就要堅持德才皆?yōu)、德才并重,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事實上,歷史典籍中只有才德兼?zhèn)湟辉~,我們黨第一次使用的也是才德兼?zhèn)?mdash;—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說:中國共產黨是在一個幾萬萬人口的大民族中領導偉大革命斗爭的黨,沒有多數(shù)才德兼?zhèn)涞念I導干部,是不能完成其歷史任務的。顯然,德才兼?zhèn)渑c才德兼?zhèn)浜x大致相同,德與才并無輕重之分;現(xiàn)在強調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則鮮明地突出了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現(xiàn)在干部出問題大多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同時因為隨著社會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有才干、本事大的人大大增多,而注重德、品行好的人未必隨之增加。更深一層看,德的養(yǎng)成更難一些,有德者必有追求,無德者難有底線。
正確理解以德為先,關鍵是正確把握德的內涵和為先的尺度。所謂德,就是品德、品行和政德、官德。德的核心是黨性。堅持黨性,就是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政治立場,衷心擁護和堅決執(zhí)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服從黨的決定安排,遵守黨的制度紀律。這是一個政治標準,含糊不得。黨員干部只有黨性強、政治上過硬,才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矢志不渝為黨和人民事業(yè)奮斗。除了黨性這個核心,德還包括個人品德,就是講究“做官先做人”,遵守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公序良俗,具有高尚情操,遠離低級趣味,拒絕腐化墮落。無疑,品德與黨性是相互聯(lián)系的,品德不好,黨性難強。以德為先,是指在德和才都合格的情況下,著重看德,德好者優(yōu)先。同時,以德為先是以德才兼?zhèn)錇榍疤岬?,德再好,才很差,就不符合選用標準,也談不上以德為先;德與才內在地結合在一起,難以絕對分開,“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帥”,因而不能孤立地考察和評價。只有全面把握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才能正確把握為先的尺度。
落實好以德為先,需要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途徑和辦法。選人用人實踐性很強,原則性要求需要具體化,好的理念思路需要相應的操作辦法。以德為先是一個新課題,需要在堅持過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新辦法,特別是破解難點。應當看到,強調以德為先并不是在選人用人標準和程序中增加了一個指標和環(huán)節(jié),而是對選人用人機制的豐富和完善,涉及選人用人的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比如,在對干部綜合素質和工作業(yè)績的考核評價中體現(xiàn)德的要求,就不能僅看其說得怎么樣,還要看表現(xiàn)怎么樣;不能僅看某些數(shù)字,還要看群眾口碑。再如,由于德比較抽象又十分復雜,在對德的考核評價上就不能模式化簡單化,而應科學化合理化,使之盡可能地反映真實。科學合理的辦法就是既體現(xiàn)實踐需要又符合群眾愿望的辦法,這樣的辦法只能來自實踐、來自群眾。這就要求在堅持黨管干部的前提下,切實擴大選人用人中的民主,讓群眾來參與、監(jiān)督和評判,避免個人或少數(shù)人說了算。唯此,才能把以德為先進而把德才兼?zhèn)渎鋵嵑?,不斷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培養(yǎng)造就更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