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公積金”現(xiàn)世 供電公司職工月繳達一萬
坦率地說,對于壟斷企業(yè)的工資高一些、福利好一些,人們是有思想準備的。但是,一個貧困縣供電公司的領導和職工月工資超過4萬元,每月公積金繳存額達到1萬多元,還是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由此,我們終于明白為什么電價一漲再漲,原來是因為電價中的“腐敗成本”太高了!壟斷者攫取的每一分錢都來自普通百姓的腰包,老百姓再勤勞,也養(yǎng)不起如此貪得無厭的壟斷者。更讓人憤懣和沮喪的是,當?shù)爻壤?、超基?shù)違規(guī)繳納公積金的單位遠不止供電公司一家,工、農、中、建四大銀行以及供電、礦業(yè)等國有企業(yè)的公積金繳存基數(shù)多在2萬元以上。這說明,“天價公積金”是普遍現(xiàn)象。
我以為“天價公積金”不只是違規(guī)問題,其本質是一種貪腐行為,即通過違規(guī)繳納“天價公積金”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刑法上對于“貪污罪”的定義,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對照該定義,其一,國企人員可以成為貪污罪的犯罪主體;其二,繳納“天價公積金”利用了職務之便;其三,這種行為即使不算侵吞、竊取、騙取,至少是“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也就是說,國企人員違規(guī)繳納“天價公積金”,完全符合貪污罪的構成要件。
對于“天價公積金”這樣的隱性腐敗、集體腐敗,唯有加大懲處力度,該入罪的入罪,該判刑的判刑,才能彰顯法律的尊嚴,遏制這種損公肥私、中飽私囊的行為。
從天價住房公積金看國企“治理缺陷”
國有企業(yè)領導獲得天價般的“公積金福利”,這本不是新鮮事,如去年媒體曝光過吉林煙草公司5名高管共超額繳納公積金233萬元。這次新華社披露內蒙古杭錦旗供電公司領導超比例繳納公積金,而杭錦旗是省級貧困縣,出現(xiàn)這種事自然形成了更鮮明的對比,更讓人憤慨不已。
住房公積金由職工自己繳一份,單位按等量數(shù)額給職工繳一份,這筆錢統(tǒng)一繳存到公積金管理中心,由公積金管理中心管理、運營,但最終屬于職工個人所有。一般單位傾向于讓職工少繳或不繳公積金,這樣就相當于給職工少發(fā)工資,而像杭錦旗供電公司、吉林煙草公司這樣的國有企業(yè),卻傾向于讓職工特別是高管多繳公積金,這樣相當于給高管多發(fā)工資。針對媒體披露的國企天價公積金事件,輿論一是要求追究國企有關人員“多繳”和公積金管理部門“多收”之責;二是要求將國企為高管多繳公積金定性為“私分國有資產”,以“私分國有資產罪”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這兩種意見都有道理,但在目前條件下卻很難付諸實施,特別是要追究國企有關人員的刑責,更是比登天還難?,F(xiàn)實中,天價公積金如果不被曝光就沒事(曝光的只可能是少數(shù)),如果不小心被曝光了,把多繳的部分退回來就OK了,至于風頭過后,國企是否又恢復了給高管繳納天價公積金,只有天知道。
天價公積金在普通人看來觸目驚心,在某些國企高管那里,卻不過是多多益善發(fā)放工資的一個渠道,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渠道。國企高管明面上的工資,本身就比普通職工高出不少,他們?yōu)楹文苣酶咝?、能拿多高的薪酬,都不是普通職工能夠參與決策的,也不是公眾能夠輕易知曉的,而主要是由主管部門“給政策”,國企自己“出資金”,最終相當于國企高管“集體研究”給自己發(fā)工資,他們能謙虛到哪里去呢?
在職務消費這一塊,國企高管同樣可以做大文章。一些國企高管在職務消費上大手大腳,百無禁忌,有的已涉及嚴重的經濟問題和腐敗問題。如國家電力公司原總經理高嚴,在國電公司某次內部會議期間,住每天6萬元的特大套房,午休另有每天8000元的總統(tǒng)套房,從家具到馬桶都專門訂做。如此窮奢極欲的超高消費,嚴重背離了職務消費的本意,在此過程中,國企高管完全有動力也有辦法化公為私、化職務消費支出為個人收入。與這些多發(fā)工資的渠道相比,國企給高管繳納天價公積金,已經算是很“客氣”的做法,走的也是很“規(guī)范”的渠道了。
國企領導天價公積金的背后,是沉疴日久、積重難返的“國企治理缺陷”。即便能夠嚴格執(zhí)行公積金管理的規(guī)定,有效堵住國企給高管繳納天價公積金的渠道,國企高管們仍然能夠通過其他渠道,以“合法”手段為自己多發(fā)工資。解決國企天價公積金的問題,可能比遏制國企高管多發(fā)工資、職務消費失控等問題要容易一些;而住房公積金管理是加強國企高管薪酬管理的一部分,依法管好國企高管的“公積金福利”,將為深化國企改革、克服“國企治理缺陷”提供積極的經驗和鏡鑒。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