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村民聯名求情,從表面上看是對鄭潮軍防衛(wèi)過當的同情與悲憫,從實質上看則是對懲處惡人的支持和認同。在村民們看來,鄭潮軍只不過是做到了別人不敢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為大家“出了一口惡氣”。事實上,村民及村支書多次向公共部門表達利益訴求,卻始終“無人問”、“無人管”。
當失范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約束和懲戒,“南霸天”就會變本加厲、有恃無恐。當鄉(xiāng)村社會處于一種無序化狀態(tài),傷害或者被傷害事件的發(fā)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苦民久矣”的侯志強,最終死于鐵鎬之下,當真是“成也暴力,敗也暴力”的生動寫照。
從感性的角度來說,鄭潮軍打死“南霸天”是為民除害,具有道義幻覺;倘若公共管理觸角及時下沉,又何需“替天行道”?從理性的角度來說,再正義的初衷,一旦偏離了程序正義和法治軌道,就會讓“以暴治暴”的思維潛滋暗長。一旦這樣的行為得不到糾偏,人們就會置身叢林社會,缺乏有安全、有品質的公共生活。
讓鄉(xiāng)村走出空心化和灰惡化的關鍵,在于實現社會治理觀念的轉變與更新,大力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將鄉(xiāng)村治理和鄉(xiāng)村建設置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從公共安全、社會保障和鄉(xiāng)土文化等方面給予鄉(xiāng)村更多的外部支持和制度“補血”,讓鄉(xiāng)村的社會運行回歸法治軌道;只有這樣,人性之惡才會得到有效抑制,鄉(xiāng)村才有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