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在《決定》的第八部分里面寫的是加強民主政治建設。那么民主政治建設就使公民參與反腐的渠道暢通了。我給大家提幾個原文,簡單介紹一下。比如說到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地協(xié)商,咱們現(xiàn)在不是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嘛,這個治理的特點就是協(xié)商,它不是管理,比如說上級管下級,給你定什么指標,那個東西沒有商量。也不是統(tǒng)治,統(tǒng)治就更嚴肅了,更不是專政,專政也很嚴肅。我見過20年前一個監(jiān)獄里寫到,你是什么人?這是什么地?你是來干什么的?這三句話往上一擱,這個勁頭就不一樣了,你有什么想不通的,折騰什么,你什么人,這是什么地,你干嗎來了,你哪那么多事,這個就是專政。這個不一樣。治理現(xiàn)代化,得跟你商量,這不就是發(fā)揚民主嘛。讓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你得讓民眾的訴求有表達的地方,還得回應社會的關切。另外在執(zhí)行層面上,社會上有什么需求,他有什么呼聲,還得回應他,得接受監(jiān)督,你不能不理他,這就是民主。民主它遏制腐敗,因為它體現(xiàn)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了,他又接受監(jiān)督了,那腐敗不就被遏制了嘛。所以加強民主政治對反腐有好處。
(三)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決定》的第九部分講的是推進法治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一切要依法進行,而不是想怎么辦就怎么辦,要忠于、遵守、維護、運用憲法和法律制度。就是說這個法律的嚴肅性。它的嚴厲性在哪兒?不是說我貪污1萬就槍斃,貪污一分就槍斃,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的力度、威力、及時性和廣泛性。咱們把法定在這兒了,甭管誰,你只要觸犯它了,我必須處理你,這就是法治。如果說法雖然定的很嚴,但這100個人里面挑著使用,那就是選上誰,誰倒霉。選上1個,1%倒霉,那99個都沒事了,那樣的話,他依然不怕法律,你再嚴厲他也不怕。法律嚴肅性的作用在哪兒?在于它的及時,不是單純的嚴厲。所以我們現(xiàn)在提出來用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反腐敗,要增強全民的法制觀念。請注意全民非常重要,增強法制觀念不光是指民,是全民。全民包括誰?包括政府,包括官吏。其實平民他對于法律的破壞力是很有限的,但是政府不能破壞,一定要有法制觀念。所以我們的官民都得提高法治觀念。為了保證我們的法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次三中全會的《決定》還提出要進行司法體制改革。比如說推動省以下地方檢法兩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適當探索建立與行政區(qū)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這是什么意思?就是防止司法地方化,防止檢法兩院被地方化、行政化。光聽地方書記的,地方政府讓檢法兩院怎么辦就怎么辦,不執(zhí)行國家的法律了,防止這種傾向。怎么辦?人財物要跟地方適當?shù)拿撱^,統(tǒng)一管理,這樣就行了,它就忠于法律。法律代表了國家、代表了人民的意志,你就執(zhí)行法律,不要受地方太多的干擾。
然后習習近平總在紀念《憲法》30周年大會上也講過這句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里面也講了這句話,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話提的太好了,讓大家感覺到公平正義。當然這個話提出來之后,應該說對我們司法人員的要求那真是太高了。大家可以想象,每年多少案件,全國上千萬的案件,民事案件總得有一個敗訴的,敗訴的他就覺得不公,那怎么辦。你說他就是一個人,廣大人民滿意,你不滿意就不滿意吧,那不行。一堆敗訴的,擱一塊好幾十萬、好幾百萬人,老覺得不公,他們也是人民。怎么能讓每一個案件都讓他覺得公平正義,這對我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們得努力去實現(xiàn),讓他心服口服。至少是口不服心里服了,就怕心也不服口也不服,胡亂上訪,這就麻煩了。法治中國建設,讓人們提高法律意識,依法辦事,它能夠使反腐敗長治久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