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存在僥幸心理。這是一個正廳局級的干部,這個案子是我辦的。我說你的長項是什么?他說是黨建。最后他出問題了。我就跟他講,你覺得反腐敗怎么抓?他也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說教育很重要。我說教育真的管用嗎?他說管用。那怎么教育就管用了?他回答說警示教育管用。他說有一個老領導判刑了,進去了,他去看這個老領導,這個老領導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懺悔,給他嚇的半死,嚇壞了。回去以后退了好幾百萬,收的錢就退了。過了一年又覺得沒有什么事,然后自己又開始收,收了4000多萬。所以同志們,通過他這個事我們看出來警鐘長鳴是有用的。為什么他一瞅沒事又收了,他有僥幸心理。我們來研究一下僥幸心理是個什么東西,僥幸心理是認為自己干了壞事可以逃避懲罰的一種心態(tài)。僥幸心理有什么表現?我總結歸納了一下,僥幸心理有六大表現。第一,發(fā)現不了。我做這個案子特別詭秘,別人發(fā)現不了。萬一要發(fā)現了,我讓你查不清楚,他覺得又給自己保護了一下。萬一你要快查清楚了,我走了,我讓你抓不著我,他又僥幸了一次。萬一要抓住了,打死我,我也不交代,我讓你審不下來,最后讓你定不了,因為我作案是打著法律擦邊球做的,我讓你認定不了我犯罪。最后我還有一幫朋友,像撈餃子似的,給我從監(jiān)獄撈出來。他老有退步,一步一步往后退,他的僥幸心理從頭到尾連續(xù)不斷。僥幸心理我發(fā)現有這六大表現。我們分析一下,為什么存在僥幸心理?因為它太普遍了,在職務犯罪當中,僥幸心理幾乎都有。它不像普通刑事案件,普通刑事案件有的沒有僥幸心理,我愿意你發(fā)現,最典型的就是殺人者,我得讓你知道才顯得咱爺們。而且咱們也出現過派出所來個人,拿著一個人頭,用包袱皮包著,然后“啪”往桌子上一放,這個腦袋是我剁的,那都是普通刑事案件,他沒有僥幸心理。但是職務犯罪都有僥幸心理,一般犯罪的黑數很大,不易統(tǒng)計出來,那兒有個死尸,誰家被盜了,肯定報案,一報案就統(tǒng)計出來了。但是職務犯罪,你說誰受賄了,誰貪污了,不知道,且發(fā)現不了。還有就是查處難度大。另外還有一點我們特別要注意,僥幸心理還有一種什么情況?我們的行政管理這些年來有問題。什么問題?一陣一陣的,需要抓什么就抓什么。比如說要開“兩會”了,就加大對社會面的控制,一些賣淫嫖娼的就收攤了,就不干了。比如說我們檢查衛(wèi)生,提前就通知下去,修皮鞋的、撿破爛的、修自行車的明天別出來了,明天檢查衛(wèi)生,查完了后天再出來。我們就是這么管理。這個東西一管挺有效,成績也很大,你要老這么管的話,民眾會產生一個心理,政治意識特別強,他會看點,你怎么這個時候還賣淫嫖娼,你不找死嘛,也不看看點,他不是看法。這就是僥幸心理。我們這種抓工作的方法,也導致民眾有很多僥幸心理。所以最后就生活在這么一個僥幸心理很普遍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這個是我們抓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的,要按照法辦事,法怎么說咱們就怎么辦,從根本長去除僥幸心理。僥幸心理在職務犯罪上有什么表現?就像這位縣委書記說的,反腐敗就是隔墻扔磚頭,砸了誰算誰倒霉。什么意思?反腐敗概率不高,隔墻扔磚頭,他哪兒知道墻那邊人站在哪兒,扔磚頭不是瞎扔嘛,砸中的機率很低。這是一種僥幸心理的表現。同志們,如果誰要有僥幸心理,跟您流露出這種思想,您得做做思想工作,咱們不能有僥幸心理。
第六,文武抗法。或者玩文的,軟磨硬泡,或者是直接動手。執(zhí)法人員的角度來說,暴力執(zhí)法是不對的,這也是法制觀念不強造成的。從民眾的角度說,一些人不把法律當回事,不能夠在法律框架內說自己的訴求。我們看網絡的一個統(tǒng)計,交警九次執(zhí)法當中,警察一共敬了185次禮,執(zhí)一次法要敬禮20次,你看多文明。結果六次成功,三次失敗。你說我們的執(zhí)法代價有多大,咱們法律意識高一點,何苦要敬九次禮。這種情況說明法制觀念不強。
我們的法制狀況怎樣?就像中央政法委書記說的,法律缺乏必要的權威,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有效的執(zhí)行,我們的法制觀念不高。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的黨員同志要知道現在是依法治國,用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治理國家。因此我們一定要跟上這個時代,作為一個公民和黨員一定要遵守黨紀國法,把黨紀國法捧得高高的,放的高高的,為政不貪,利劍高懸。你要想心安,心里踏踏實實的,首先要清廉,從清廉開始。要不然真的是提心吊膽。這是我切身的感受,要想心安,清廉使然。什么是幸福?小時候的幸福是想得到一樣東西,中年的幸福是實現一個目標。老人的幸福是什么?就是一個心態(tài)。一天到晚提心吊膽,那不是好日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