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代表
以司法公開促進司法公正
司法公開是對司法權行使的規(guī)范和約束,只有通過司法公開,公開司法審判的過程和結果,才能滿足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使案件得到公正審理。
今年,我們將在河南三級法院官方網站上公開庭長、審判長、主審法官姓名及聯(lián)系方式,讓群眾找得到法院的門、見得到辦案的人。探索訴訟資產網上司法拍賣,借助網絡透明度杜絕暗箱操作。大力推進減刑假釋裁判過程公開,省法院2/3、中級法院1/2以上的減刑假釋案件實現(xiàn)開庭審理。公開是實現(xiàn)公正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以公開促進公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本報記者 呂毅品 任勝利)
大成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雪峰委員
讓司法公開的陽光更燦爛
前不久,我國開始實施裁判文書上網,接受公眾監(jiān)督,這是司法公開的一個進步。
要進一步提高司法公開質量,不僅應公布判決文書,還應該把雙方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的觀點和辯護觀點一并公開,法院對是否采納各方觀點說明理由,這樣的司法公開更讓人信服。此外,有些案件辦理“審而不判、判而不審”,一線承辦的檢察官、法官不能最終決定某案件如何處置,而是由上級的檢委會、審委會作出決定。當上級處理決定和承辦人意見相左時,誰來承擔責任,這都需要進一步明確。否則,再好的制度也形同虛設。(本報記者 鞏育華 虞金星)
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左世忠代表
改變“聽匯報”重于“審案件”怪象
改革完善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制度,是破解司法行政化難題的重要舉措之一。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應成為制度改革的明確方向。
首先,當前審判委員會組成人員參與重點案件,“聽匯報”重于“審案件”的現(xiàn)狀應得到扭轉。由于審委會與案件合議庭及主審法官之間事實上屬于領導與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內部行政關系,其定案方式是開會而非開庭,決定過程是對“誰裁判、誰負責”基本原則的扭曲、異化,可能會成為發(fā)生瑕疵案甚至錯案的制度漏洞。因此,將重點、復雜案件交由審委會委員擔任審判長的合議庭進行審理,是改革的有效途徑。同時,應注意優(yōu)化審判委員會人員結構,提高一線資深法官的比例。(本報記者 冀 業(y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