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經驗,善于給人民群眾看得見的物質福利與榮譽。毛主席說過,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群眾看得見的物質福利。但是光給物質福利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還要善于給榮譽。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們沒有那么多物質福利,很多時候我們是用給榮譽的辦法解決問題。舉個例子,上世紀40年代燕京大學教授埃德加·斯諾到延安見證了八路軍艱苦卓絕的抗戰(zhàn)。他發(fā)現(xiàn)在延安劇院里看戲,坐在最好位置上的不是共產黨的干部,而是傷殘軍人的家屬。他感到非常震驚。他在《紅星照耀中國》第三集里專門講述了這個故事。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物質匱乏,也是用給榮譽的辦法解決問題。鞍山鋼鐵公司的前身是日本的制鐵廠,原來在日本工廠工作的工人孟泰帶領一群工人,讓這個工廠恢復生產。他被評為全國勞模,來到北京開會,他和毛主席、周總理一起坐在主席臺第一排。當時,共產黨人就是用給榮譽的辦法來開展群眾工作,不全是靠人民幣來解決人民內部的問題。今天我們都忘了這一點,動不動就花錢解決問題,這是很堪憂的。
第三條經驗,善于從思想上教育群眾、引領群眾。過去我們教育群眾、引領群眾用的是四部曲:尊重、適應、引導、改進。如果我們一上去就要改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答應的,就犯了違反群眾路線的大錯誤。過去我們做人的工作,第一步是要尊敬人家,第二步是要適應后進分子,第三步要說服和引導后進分子,最后一步才是改進。我們現(xiàn)在把前三步都丟了,上去就要改變,誰同意呢?講一個發(fā)生在山東臨沂抗日根據(jù)地的故事。1945年夏天,八路軍夜里行軍偷襲日軍。在偷襲的過程中,老百姓家的狗叫了,暴露了行蹤。羅榮桓同志要求打狗。老百姓不干,把狗藏起來。羅榮桓一看立即要求停止打狗,讓所有的干部都到每個村去開群眾大會,告訴老百姓打狗和打日本鬼子的關系。老百姓一聽就明白,自己把自家的狗打死了。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幫助群眾自己解放自己。這是我們群眾路線里面最精采的一個觀點。
第四條經驗,善于通過各種形式把群眾組織起來。把群眾組織起來是共產黨人做群眾工作的好辦法。如果百姓一盤散沙,中國共產黨就不能凝聚民力和民智,不能實現(xiàn)革命、建設以及改革的成功。改革開放以來,小平同志之所以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想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凝聚各方面人財物的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xiàn)中國迅速富裕。目前把群眾組織起來依然是我們的使命,該怎么組織,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過去我們有人民公社體制和單位體制把人群組織起來。這兩大體制在改革開放以后大都坍塌了,我們用什么新的方式把人群組織起來,對于這個問題,共產黨依然在尋找答案。
第五條,善于在群眾中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群眾領袖”。培養(yǎng)群眾領袖是我們做群眾工作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很多時候不是共產黨人沖在第一線,而是依靠群眾中那些有威信的人來開展工作。這樣可以實現(xiàn)我們工作的軟著陸,否則就會硬著陸。很多地方反映找不到群眾領袖。很多鄉(xiāng)鎮(zhèn)長都有一種困惑:現(xiàn)在在農村里難以找到能人,因為有本事,能力強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所以群眾領袖的問題將來是一個大問題。
第六條,嚴格執(zhí)行黨的紀律。
第七條,整頓黨的基層組織,鞏固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基層不牢地動山搖;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群眾工作基本完蛋;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群眾工作基本別干。因為基層組織是做人的工作的第一線,如果基層守不住,靠坐在辦公室的人去發(fā)文件喊話做群眾的工作,那是很困難的。能做幾個人的工作呢?最多把本單位職工的情緒調整好,不可能天天到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群體以及流動人口家里做群眾工作,這些工作主要靠共產黨的基層組織,但我對這些年來的基層組織建設深感憂慮。我們黨的基層組織曾經出過問題。過去的窮苦農民不愿意當村官,因為又要派工,又要派活;現(xiàn)在爭先恐后要當村官,原因很簡單,過去當村官沒搞頭,現(xiàn)在當村官有搞頭。一些窮苦農民擋不住誘惑,很容易腐敗。當年鄧子恢到山東渤海地區(qū)去調研,向中央報告幾乎所有的村官都腐敗了。中央不相信,少奇同志到河北新解放區(qū)調研,回來給中央的報告基本跟鄧子恢的報告相同。最后,中央決定立刻開展一場“洗臉擦黑運動”。上面派工作組,下面搞群眾運動。工作組是一把刀,群眾運動是一盆火。工作組是外地人,群眾運動是本地人。工作組無情,群眾知情。無情的人和知情的人結合起來,一把刀和一盆火結合起來,所有的干部都得老老實實交代,雙面夾擊,哪個干部敢腐?。克?,1947年我們用“洗臉擦黑運動”這樣開門整黨的方式迅速整頓了基層組織,這才有山東臨沂的農民用小推車把我們推過了長江。周恩來總理在上世紀60年代還經?;匚哆@一段歷史,經常說開門整黨好。
第八條,反對官僚主義,干部與群眾打成一片。官僚主義是一個極壞的家伙,毛主席說過要把它扔進糞缸里面去。所以,反對官僚主義一直是共產黨人開展群眾路線的一個首要任務。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提出要反對三個主義一個風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侈之風。官僚主義依然排在最前面,共產黨永遠反對官僚主義。什么叫官僚主義?只要有官僚制的地方,就有官僚主義。這是一個學術概念。中共講的官僚主義的內涵比學術概念要豐富得多,既有現(xiàn)代官僚主義,官僚制產生的官僚主義,也有傳統(tǒng)的官僚陋習。
怎么反對官僚主義呢?當年用的是群眾運動的辦法。1960年3月22日毛主席在鞍山鋼鐵公司上報的技改方案上做了一份批示。這個批示有600多個字,說:蘇聯(lián)有一個馬鋼,世界的東方出了一個鞍鋼,蘇聯(lián)有一個馬鋼憲法,是廠長說了算,世界的東方正在冉冉升起的鞍鋼憲法是大多數(shù)人說了算。后來有人給鞍鋼憲法做了五條原則的總結:一是黨的領導,二是群眾路線,三是大搞群眾運動,四是兩參一改三結合,五是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其中最重要的原則是兩參一改三結合。清華的崔之元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說,鞍鋼憲法是后現(xiàn)代主義的管理主義的思想,“兩參一改三結合”是一個好東西,改革開放以后的中國共產黨把嬰兒和洗澡水全都倒了。這是崔之元的觀點,有錯誤,不都正確。但我認為,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鞍鋼憲法,恐怕我們要反思,它是不是一定都不好。“兩參一改三結合”被用于技術革新里,鞍鋼憲法搞群眾運動是不可取的,但也不好說它完全不對。鞍鋼憲法怎么反官僚主義?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在生產實踐和技術革新中相結合。所以鞍鋼憲法是否完全不合時宜了呢?
第九條,建立民主政治,把群眾的意見聚合起來。這是小平同志的觀點。這是開展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最有效的辦法。小平同志1979年在理論務虛會上,提出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治的觀點,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來走群眾路線。
第十條,善于發(fā)現(xiàn)并總結群眾工作的規(guī)律與得失。黨組織的書記要定期召開群眾大會,在群眾大會上總結權力范圍內的群眾工作的規(guī)律與得失,主要總結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將來怎么改進。
這十條經驗過去管用,現(xiàn)在管用,將來也管用。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黨的群眾工作
新形勢下我們應該多培養(yǎng)教練型干部,少培養(yǎng)自然型的干部。教練型干部找問題,自然型干部爭對錯;教練型干部排情緒,自然型干部重利益;教練型干部找辦法,自然型干部比高低;教練型評正負,自然型論好壞;教練型得愛戴,自然型算輸贏。我個人的評估,恐怕80%—90%的干部都是自然型干部,將來要把這80%—90%的自然型轉變?yōu)榻叹毿?,才可以有效開展群眾工作。哪個干部沒有爭過對錯,哪個沒有論過高低,這就說明我們的內心修養(yǎng)還需要加強。所以共產黨干部要論黨員的修養(yǎng)。如果用教練型干部的方式開展群眾工作,我們的方法就多了,眼界就寬了,辦法就廣了。這里面有很多的小方法,我簡單跟各位介紹一下。
第一個小方法,“心律”大于“法律”。“法律”是外部的約束,“心律”是自我的約束。一個內心不守規(guī)矩的人,你用什么方式都不可能控制他的行為。而且外在的約束一定要轉變成人內心的遵守,才會發(fā)自內心去遵守,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東方文化特別強調“心律”訓練。有的人說我們要向西方文明學習,制度壓倒一切。東方人走了幾千年的路,突然一夜之間要全部轉向西方是不可能的。文化的根看不見、摸不著,卻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一個人。我們要強化制度的威力,但不要過分迷信制度,中國人有中國人的思維。我們要結合我們的文明,吸收西方文明,既要強調“心律”訓練,也要強調制度訓練,這些年我們過分的強調制度訓練,忽略了“心律”訓練,導致我們的制度成本過高,很多制度作為擺設。
第二個小方法,利用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做群眾工作。我到廣西去調研聽說一個故事,兩個村的農民都種植一種藠頭,為爭水而打架,當?shù)氐恼y以制止。最后,一個政府官員拿出手機給一個人打電話,這個人匆匆忙忙趕到后他大吼一聲,農民就不打了。這個人就是藠頭的收購商,他吼了一句,誰再打架,今年就不收誰家的藠頭。農民一聽,打架不就是為了多爭點水種藠頭,要是不收,我還打什么?
第三個小方法,說一千道一萬,安全便捷的居家服務是關鍵。
現(xiàn)在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安全便捷的居家服務。這也是群眾的工作。成都武侯區(qū)黌門街社區(qū)把農民種的蔬菜直接運來居民點來賣。農民開心,因為蔬菜的價格賣得高;居民開心,因為蔬菜的價格低,而且新鮮。還有一點農民不敢用農藥,因為居民知道產地,這個事情大家都認為好,居民都說共產黨辦了一件好事,他們稱之為“菜宅送”活動。
福建的一個縣容易發(fā)生泥石流,農民家的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和小孩,一旦發(fā)生泥石流,常常把全家都埋了。一位縣委書記通過調查研究以后,要求全縣的干部高度重視這個問題,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長,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每天要記日記,要到鄉(xiāng)鎮(zhèn)所有的角落去觀察哪個角落里面容易發(fā)生泥石流,哪個小道是逃生小道,一旦發(fā)生危機該在哪里集中,誰來吹哨子,誰來引導,誰來集中,每個人都要訓練。從那以后,縣里因為泥石流去世的人就很少。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給鄉(xiāng)鎮(zhèn)長寄錦旗,感謝共產黨救了他們家人的命。
第四個小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要達到“成像”的效果。腦子里面有一幅圖像,你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成功了。我到北京某個村調研,發(fā)現(xiàn)村規(guī)民約是幾幅漫畫,每幅漫畫下面幾行字,一看漫畫就想到那些字,而且漫畫特別有趣,不用講大道理,村規(guī)民約永遠記得腦子里了。
第五個小方法,注意發(fā)揮小報的作用。大報很重要,小報更重要。1937年,美國共產黨有一個報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看黨的大報發(fā)行量多少,而是看黨的小報發(fā)行多少。大報很好評價,小報放在商店里面,向老百姓免費派送,你辦的不好老百姓不要。老百姓有時候聽不懂上頭的宣傳,所以我們有一個職責就是把共產黨的語言翻譯成老百姓聽得懂、愛聽的話讓老百姓去聽,中間一定要有翻譯環(huán)節(jié),這就是小報的功能。因為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電話、手機,很長一段時間廣西農村小喇叭絕跡了,但去年我去廣西時發(fā)現(xiàn),很多掛在樹上小喇叭又開始播音了,農民在勞動的時候都能聽到小喇叭,用于本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非常有效果。福州市軍門社區(qū)志愿者辦了個讀報會,把我們黨的大報和世界各國大報的信息摘抄起來變成小報,天天給老百姓講報紙,這就是經過了翻譯環(huán)節(jié)。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經過翻譯,老百姓才聽得懂,不翻譯的語言都是干癟的。
接下來,我給大家介紹一些干群溝通原理。
第一個原理,利用人性原動力原理。用人性原動力開展群眾工作是我們將來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做人的工作,一定要關注人情人性。我們首先抓住人性,西方人說人本惡,東方人說人本善,誰也說服不了誰,后來我們找到了一個詞叫“變”,沒有人不想變,只要找到了改變的鏈條,就能做人的工作。
改變中國人的鏈條究竟是什么?古代中國是用血緣、地緣、親緣來改變。進入工業(yè)文明時代,我們還依靠法律和制度成為法緣、制緣來改變。哪一個管用用哪個,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哲學。我們要思考的是,傳統(tǒng)的三緣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做群眾工作的方式。四川某個地方推行干部回家活動,要求干部要回到出生地去解決問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