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權力尋租多發(fā)易發(fā)問題,一方面要提高查處概率、加大懲處力度,對腐敗行為和腐敗分子零容忍、出重拳,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推進基礎性制度這個長線工程建設,發(fā)揮扎緊制度籬笆的釜底抽薪作用,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何增科說。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認為,讓權力在法治下運行,是廉潔政府建設的根本保證。著力解決權力尋租問題,還應健全反腐敗法律體系,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和法律管權、管錢、管人,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機制。比如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解決一把手權力過于集中問題,約束行政決策權;制定“行政組織和編制法”,確保按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
劍指暗箱操作 推進公開透明
所有財政撥款安排的“三公”經(jīng)費都要詳細公開;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房分配、醫(yī)療服務收費、高校招生、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人員招錄等信息,都要明明白白地公示……這是李克強總理對深入推進政務公開、防止權力濫用和暗箱操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何增科認為,這些年我國在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透明政府方面采取了不少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群眾的期待、打造廉潔政府的需要仍有差距。加大政府反腐倡廉力度,需要更好地賦予公眾、媒體等知情權、監(jiān)督權,而這離不開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容易滋生腐敗問題的運行環(huán)節(jié)全部公開透明。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王愛麗說,在各種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上,如果信息公開做不好,就會為權力濫用和暗箱操作留出空間。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運用“制度+科技”手段,推動權力網(wǎng)上公開透明運行,使權力運行全程留痕,可視、可控、可查、可糾,壓縮暗箱操作和權力濫用、私用的空間,讓陽光照進權力行使的每一個角落。
“長遠來看,可考慮制定‘信息公開法’,增強政務公開的法律約束力,以更好地將公權力活動公之于眾、接受社會監(jiān)督。”馬懷德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