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效形式
形成課堂教學、班團隊會、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
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2012年6月,市教育局組織市教師進修學校的專家教師、全市的骨干教師、老會戰(zhàn)等有關人員,討論以什么形式對孩子們進行價值觀植入。
經(jīng)過多次思想碰撞,最后確定通過課程建設、班團隊會、社會實踐、特色辦學與校園文化建設四種途徑,以動漫、游戲、影視資料和文本等方式,全面推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
對于選擇這么多途徑和方式,韓邁認為,班團隊會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載體,每次選一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主題,形成氛圍后,就會影響孩子們的思想;在校園開展這方面的文化建設,對孩子成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實踐是為了彌補當代教育短板,教育即生活,離開了生活、離開了社會,沒有任何意義,大慶市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場館、工業(yè)遺址,孩子們只有深入進去,體會到了,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收獲。
另外,社會實踐、班團隊會和特色校園文化,時間長了可能會流于形式,只有形成教材,才是真正融入到了國民教育體系,才能持續(xù)推進。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職業(yè)學校的教育,要適應孩子們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所以采取了課本、游戲等多樣形式。
這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找到了有效形式。這種形式在《意見》中也有所體現(xiàn)?!兑庖姟分赋觯?ldquo;覆蓋到所有學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形式被確定下來后,2012年7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全面負責這項工程的策劃、實施和管理。
具體工作落在了市教師進修學院,韓邁時任院長,他隨即在全市抽調30多名骨干教師組成工作組,負責教材編撰和動漫、游戲、課件的設計制作,同時聘請老會戰(zhàn)和老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專題培訓。
到2013年2月,100多人經(jīng)過210多天勞作,完成12冊教材、60多萬字、23個動漫、17個錄音故事、4冊連環(huán)畫、8類350種教具。當年3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教材由權威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全部進入大慶學生課堂。
中國教育科學院教材編審中心專家李東評價說,大慶作為三線城市編出了很多一線城市都沒有做到的一流教材,這是在對的時間做了一件對的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