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布扎康復儀式可以追溯到19 世紀中葉,那時從南非逃離的恩格尼武士入侵馬拉維湖地區(qū),塔布卡和其他居民都被征服,維布扎舞蹈便具有了釋放所受壓迫的含義。后來它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時期,演變成了康復舞蹈,盡管這被基督教傳教士所禁止。那些病人通過神靈附體的癲狂狀態(tài),以周圍社會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所經受的精神折磨。
在非洲整個地區(qū),流行著一種恩戈麥鼓,而舞蹈維布扎則被看做是恩戈麥鼓的重要的實現(xiàn)方式。
在非洲整個地區(qū),流行著一種恩戈麥鼓,而舞蹈維布扎則被看做是恩戈麥鼓的重要的實現(xiàn)方式。恩戈麥鼓在本地語中解釋為“苦惱的鼓”,在馬拉維還沒有記錄歷史的年代,被作為定居功能的醫(yī)療系統(tǒng)之一持續(xù)存在至今。歌和鼓形成一體,做出強有力的音樂體驗,將“使之跳病”給予患者。維布扎在長久的歲月中變化了,不過音樂的部分與以前比較沒變化。
隨著母系氏族的瓦解,女性的權力多數被剝奪,導致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迷信維布扎神靈,她們認為這個儀式有“訴苦”的作用,從而排解她們心中的苦悶。在這個訴苦儀式中,她們稱自己是孤兒、是流浪者,通過維布扎舞蹈釋放內心的焦灼與掙扎。其實最早的維布扎的治療儀式,是作為克服受到壓制的手段在19世紀中期誕生的,后來在英國的占領下作為治療疾病的舞而發(fā)展,不過被基督教的宣教師們禁止了。如今,維布扎舞蹈又重回人們的視野,成了全部塔布卡族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2005年馬拉維的維布扎治療舞蹈儀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對塔布卡族的人們來說,維布扎是藝術行為的同時也是治療的方法,當用其他的治療法沒有效果時,它被看做是一種補充手段,它在塔布卡族人生活的農村地方現(xiàn)在仍在使用,但是遭到了傳播現(xiàn)代精神科醫(yī)療的醫(yī)生的強烈反對。同時,由于環(huán)境的惡化,在維布扎治療儀式上使用的傳統(tǒng)藥物所需要的植物原料越來越難找到了。且不說維布扎的醫(yī)療效果到底怎樣,寄托在它身上的精神力量足以讓人們不放棄最后的治療機會,單純把維布扎作為娛樂,這種評價確實難以真實反映維布扎的深邃內涵的。
2005年馬拉維的維布扎治療舞蹈儀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