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中國故事最能打動世界
當然,目前而言,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可能要解決兩個更為迫切的問題:一是講什么樣的中國故事,二是由誰并通過何種渠道來講。
掌握話語權,既要及時發(fā)聲,也要有效發(fā)聲。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創(chuàng)新傳播理念、話語體系和方式方法,要主動設置議題,貼近海外受眾需求,同時及時回應國際關切,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多講能夠產生認同、引起共鳴的事實,多講給人啟發(fā)、給人啟迪的觀點主張。因此,筆者認為,向世界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應該是最有效、最能打動國際受眾,也利于消除誤解、促成平等交流的。真實的中國故事首先是全面客觀的,它不僅講前景美好的中國故事,也會講帶著自身難題的中國故事;不僅要講大人物的故事,也要展示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不僅描繪出中國的發(fā)展成就,也折射出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我們越是能夠展示真實的中國故事,越能使發(fā)出的中國聲音聽上去親切、自然,易于接受,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在手法上也可以靈活多樣,以傳播最佳效果為目標。
要以大宣傳的理念整合媒體資源
目前我們對外宣傳格局以政府為主導,講好中國故事的渠道也應以政府為主。筆者認為這樣的格局在我國現實環(huán)境和國際格局下有必要性。政府部門應該引領中國社會講好中國社會的故事。但同時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要講好全面客觀的、真實的中國故事,還要提倡在政府主導下整合各種渠道,“必須樹立大宣傳的理念”,會用并用好其他外宣資源和力量。具體而言,就是不僅要整合中央外宣媒體,還要整合地方和民間外宣媒體資源,同時要發(fā)揮學術機構甚至個人的力量。
這一點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為非政府或非媒體的資源有著政府資源和媒體資源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尤其在信息化時代,平等信息交流和分享是大勢所趨。如果我們還像過去一樣一味依靠單一政府渠道和媒體來講述中國故事,那么要講好中國故事是有困難的,因為這樣的中國故事在國際受眾眼里可能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而這方面,非政府和非媒體的渠道資源能夠發(fā)揮巨大作用,可以與政府資源形成優(yōu)勢互補的局面。這一點外宣學界和業(yè)界已有共識,但實際操作中如何整合好非政府和非媒體的資源,還面臨不少政策和制度方面的障礙。如何有效把多渠道的資源進行對接,這需要中國社會尤其是政府部門展示足夠的大智慧。但筆者深信,在目前社會環(huán)境下這樣的目標是能實現的。
總之,現在是中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并發(fā)出中國聲音的時候了,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過程的開始,從長遠來講也是一個大國走向強國的開始。我們必須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并舉、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并重,大力加強海外陣地建設和本土化建設,推動構建國際輿論傳播新秩序,為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國際輿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