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到一個新階段了。我國經濟現(xiàn)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必須依靠轉型升級。所以,我覺得克強總理2013年上半年,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就是,一直在幫助大家忘記保8%。中國經濟可能事實上已經告別8%的時代了。如果中國經濟本身能夠維持在6%到7%的增長區(qū)間,維持十年,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中國經濟即便是按照6%的速度增長,連續(xù)增長五年,我們的GDP就相當于多出一個印度;增長十年,就多出一個德國。按照6%到7%的速度增長,最晚到2025年,我國經濟總量肯定超過美國。所以,對于中國來講,目前這個新的階段,要有新思路、新目標,這個目標一定不是速度。我覺得,我國政府上半年一系列的表態(tài),諸如不出臺刺激政策,直接去捅問題等等,都在告訴大家,我們的主要工作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很多政策,既是出于穩(wěn)增長的考慮,也是把穩(wěn)增長和調結構捆綁在一塊了,不會為穩(wěn)增長而穩(wěn)增長,這是一個好的事情。
中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一)在長周期里考量宏觀經濟
“二戰(zhàn)”以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以7%的速度增長40年。從長周期看,我國30多年的經濟增長,已經出乎大家的意料了。要維持這樣的增長,結構不調整,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后續(xù)的人力資源,那代價就太大了。所以說,我國經濟必須減速。事實上,2013年以來,中國高層釋放的信號就是中國經濟要減速。2013年4月,習近平同志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明確告訴全球,中國經濟的超高增長階段已經結束。那么,何以判斷經濟是否超速增長呢?如果一個經濟體實際的經濟增長率高于潛在增長率,那么,這個經濟體肯定會出兩個問題:一是通脹;二是資產價格泡沫。我國過去30年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不超過9.5%。但是,我國經濟的平均增速是9.9%。所以,從一個長的周期來看,中國經濟是超高增長,并且積累了很多的問題。
站在中國歷史的長周期去看,2013年是中國近代以來最重要的一年,2013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一年。2013年中央政府做什么都會攸關中國的未來。2013年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就能為中國未來經濟奠定一個好的基礎,就能夠順利地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的陷阱。如果2013年繼續(xù)出臺一些刺激政策的話,那就沒有希望了。所以,為什么2013年各地都在喊經濟下滑,都在喊財政困難,就是因為在企業(yè)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沒有出臺刺激政策。
(二)經濟增長的掣肘問題
從投資來看。我國的投資力度一直很高。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與當年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是差不多的,一靠投資,二靠出口。2004年我國投資占GDP的比重開始超過40%。“二戰(zhàn)”后,投資占GDP的比重超過40%的國家可謂是少而又少,有日本、新加坡。在少而又少的國家里面,投資占GDP的比重連續(xù)超過40%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個經濟體的投資占GDP比重如此之大,簡直是不可思議。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是怎么活的?用于投資的那些錢是哪里來的?固定資產折舊又怎么樣投資的?這些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2006年我國投資占GDP的比重超過50%。到2010年,我國投資占GDP的比重甚至逼近于70%。對此,美國有經濟學家調侃中國經濟說,中國投資占GDP比重的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申請世界基尼斯記錄了。從近十年來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兩倍以上??墒牵瑥耐顿Y的效率來看,我國差不多是5塊錢的投資拉動1塊錢的GDP。有人對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的研究顯示,東亞崩盤的一個致命原因是投資出了問題。那么,投資崩盤的標志是什么呢?其實當5塊錢的投資,才能帶來1塊錢GDP的時候,投資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從消費來看。從2003年開始,我國居民消費一直下降。2001年至2010年,我國消費率從61.4%降到47.4%,其中居民消費率從45.3%降到33.8%,遠低于發(fā)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這在G20所有國家里面是最低的。令人想不清楚的是,有什么樣的力量,一方面使得經濟在高速增長,另一方面使得老百姓越來越不敢消費。
我看了一下美國經濟增長的歷史。從1870年算起,那個時候開始有全球性的比較統(tǒng)計,美國的消費率幾乎沒有低過60%,唯一低于60%的一段時間是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但也從來沒有低于50%。戰(zhàn)爭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們也順利做到了,把居民消費壓到了33.8%這么一個低的水平,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沒有人消費,經濟怎么增長?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命題。
產業(yè)競爭力。1968年,日本超過聯(lián)邦德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其中,有三個關鍵性標志。標志一:美國大街上跑的車,絕大多數(shù)是日本車,不是美國車。我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汽車銷量連續(xù)四年全球第一。2013年我國汽車銷量超過兩千萬輛。但是,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占有率不超過10%。整體來看,我國產業(yè)做到第一的,要么是給別人打工,要么是低端產業(yè)。就是說我國的制造業(yè)沒有競爭力。賺不到錢。打開集裝箱去看,里面所謂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要么是三星,要么是IPhone,全是在替別人出口。但是,在統(tǒng)計口徑里面,這些出口數(shù)據(jù)是屬于我們自己的。
人口問題。2012年我們做了一項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我國15歲到59歲的勞動力人口,第一次少于印度。此外,中國人口結構出現(xiàn)變化,農村轉移的勞動力數(shù)量大幅度減少。也就是說,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力維持繼續(xù)增長的人口紅利,基本上不存在了。隨著中國“60后”這一代逐漸步入老年,中國老齡化問題比日本的情況還嚴重?,F(xiàn)在去日本,一進賓館,一個白頭發(fā)的老大爺上來幫你拿箱子,嚇你一跳,一問是賓館服務員。日本包容性人均財富世界第一,日本的人均收入是美國的一倍,所以其不存在未富先老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中國到了這么一種情況,極有可能出現(xiàn)未富先老的狀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