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方面照本宣科“利為民所謀”,“為人民服務(wù)”,卻時刻想著中飽私囊,念著仕途升遷;一方面臺上做廉政報告,大談拒腐防變,背后卻大吃大喝,衣著奢華,公車超標甚至私用;一方面發(fā)誓信仰馬列主義,為理想信念奮斗終身,背后卻信奉鬼神,敬拜“大師”;一方面見位就占、見權(quán)就搶,“期待組織給自己壓擔子”,但一出事就縮頭不出,把責任推給“臨時工”……這種種矛盾和“悖論”正是一些黨員領(lǐng)導干部的真實寫照,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的鮮明體現(xiàn)。現(xiàn)在,是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狠剎這種種不良風氣、還黨和政府良好形象和公信力的時候了。
【主題研究】
價值·實踐·制度: 踐行群眾路線的三個維度 《光明日報》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真正成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群眾路線,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執(zhí)行代表職務(wù)、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得以實現(xiàn)。人大代表要樹立群眾觀點,真心誠意地對人民群眾負責,密切聯(lián)系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與群眾廣交朋友,圍繞群眾關(guān)心的問題開展調(diào)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同時,要發(fā)揮人民代表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參政議政,監(jiān)督政府依法行政,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關(guān)切。[詳細]
形式主義是主觀之因還是制度之故 《解放日報》
可以說,形式主義是官僚主義造成的。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但形式主義的產(chǎn)生原因主要還是主觀方面的,說到底,形式主義還是一種主觀主義、個人主義。反對形式主義,要注重制度的完善,更要注重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建設(shè),要讓黨員尤其是領(lǐng)導干部真正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本質(zhì),認識到黨代表人民利益的本質(zhì)要求。這就要求,加強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強黨性教育,在思想上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把為人民服務(wù)作為自己的最高宗旨。[詳細]
觸碰問題才能“取信于民” 《人民日報》
評判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能否“取信于民”?;顒娱_展以來,無論是對“搞形式”的擔憂,還是對“走過場”的警惕,都指向了這一點。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群眾最盼的是解決問題,最怕的是形式主義。取信于民,關(guān)鍵要把自己擺進去。看不到問題,本身就是問題;認為自己沒問題,本身就是大問題。取信于民,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不解決問題就是官僚主義,見不到成效就是形式主義。[詳細]
評論:打破見怪不怪的“悖論”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個壞人做了壞事,人們心理上容易接受。而一個總強調(diào)自己是好人的人做了壞事,而且做了不少,人們會覺得惡心。有些黨員干部就是后者,在他們身上處處體現(xiàn)了擰巴和“悖論”。[詳細]
評論:準確認識中國永遠是件挺難的事 《環(huán)球時報》
中國的自我認識沒有達到社會共識應有的低線,這是當前輿論場上出現(xiàn)一系列重大爭議的根源之一。中國是什么樣的國家,如何確定中國的現(xiàn)實坐標和歷史方位,中國的知識界與大眾莫衷一是。[詳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