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無忌憚的挾尸要價,一方面說明打撈市場整體處于自發(fā)、粗放、無序的格局,加上打撈隊以稀為貴,缺失競爭對手,使得打撈隊可以隨心所欲地漫天要價;另一方面,打撈行業(yè)尚處在市場管理的空白,因為缺失了市場價格杠桿的制衡,致使打撈價格居高不下。天價的打撈費,訛你沒商量,更不可能給你討價還價的余地。此次挾尸要價,要不是在警方的調解下,一萬二的打撈費怎么會萎縮至三千?
在死者為大、入土為安的傳統(tǒng)觀念下,漫天要價的打撈隊屢屢得逞??墒?,天價的打撈費,不但是道德滑坡的推手,也踐踏了社會的公平正義,更聲淚俱下地拷問著公共救助政策的缺失。
公民意外溺亡,打撈尸體,政府不能袖手旁觀做甩手掌柜。讓每一個公民活得體面,死得尊嚴,理應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死后還遭冷血打劫,這是多么悲催的一幕。因此,政府務必有所擔當,或者,通過招募專業(yè)的打撈志愿者,破解當前挾尸漫天要價的畸形打撈生態(tài);或者,加強對民間自發(fā)組織打撈隊的監(jiān)管,審查打撈資質,核實打撈成本,鋪好打撈價格軌道,將打撈價格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漫天要價者嚴罰懲治,絕不姑息。否則,僅靠道德救贖或輿論討伐,挾尸要價還會卷土重來。
【啟示與思考】
近年來,各地高價撈尸、挾尸要價事件頻出。面對批評,私人打撈隊認為,“先付錢、后打撈”是行規(guī),收錢天經(jīng)地義。不可否認,溺亡打撈是個辛苦的行當,打撈隊不僅需要投入人力、物力,還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這些都需要費用作保障。更何況私人打撈隊本來就沒有免費進行溺亡打撈的義務,他們通過從事勞動換取報酬,“有償打撈”本無可厚非。
但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有些打撈隊在打撈前先漫天開價,無疑是乘人之危、見利忘義的行為;打撈之后再挾尸要價,有違道德與良知;更有甚者,高價索款不成,便任由溺亡遺體在水中繼續(xù)浸泡,給死者家屬帶來難以磨滅的心靈傷害。
盡管備受社會譴責,緣何高價撈尸、挾尸要價亂象依舊?究其原因,正是相關公共服務的缺失,讓私人打撈隊壟斷了溺亡打撈服務,使其能夠漫天要價。
目前,“打撈尸體”僅由市場調控,公安機關只管涉案尸體和緊急救助。尸體打撈應是一種公共安全服務,政府相關部門應該承擔起相應職能。3年前的“挾尸要價”事件之后,就有人開始質疑政府相關部門在公共服務領域的不作為,但是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3年,政府仍舊沒有將“撈尸”行業(yè)納入公共服務職能。接連不斷的負面事件刺激著國人脆弱的神經(jīng),遏制“漫天要價”、“挾尸詐財”這些現(xiàn)象,需要政府這雙有形的手。
無論是以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撈尸”行業(yè)的市場運作,還是由政府將其納入公共服務職能,最終目的都是防止“挾尸要價”這類惡性事件的再次發(fā)生。面對不幸,我們應該撫慰這些破碎的家庭,而不應該往本已陷入絕望的家庭再記上一筆沉重的“撈尸債”。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jīng)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