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視野下中日關系的演進與現(xiàn)實思考(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歷史視野下中日關系的演進與現(xiàn)實思考(3)

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蘇爭霸愈演愈烈,中蘇關系劍拔弩張,由中國牽頭的“第三世界”作為一股新的勢力出現(xiàn)在國際政治舞臺。1971年,聯(lián)合國在美日等國的反對下,仍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多數(shù)票,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面對這一現(xiàn)實,美國政府重新研判國際形勢,并對其全球戰(zhàn)略進行了重大調整。為最大限度地孤立蘇聯(lián),尼克松總統(tǒng)于1972年突然訪華,向世界傳遞了美中和好的明確信息。美國的政策轉向,是日本急切尋求日中邦交正?;那疤?。當然,中日恢復邦交,既有戰(zhàn)后以來兩國民間交流日積月累的基礎,也離不開兩國政治家審時度勢的決斷。

1972年9月,田中角榮首相排除“親臺派”的強烈干擾,毅然訪華并簽署《中日聯(lián)合公報》,兩國正式恢復邦交關系。當時,中國政府和人民以向前看的博大胸懷,宣布放棄戰(zhàn)爭賠款要求,為中日復交奠定了良好基礎。1978年,兩國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友好關系得到進一步確認和提升。1992年,江澤民主席訪日,天皇訪華。可以認為,邦交恢復后的20年,盡管時而也會聽到雜音,但“友好”是中日關系的主旋律。在此期間,日本通過日元貸款,對艱難起步的中國經濟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支持[23],通過1991年8月海部俊樹首相訪華,率先打破了1989年政治風波后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封鎖”。[24]

可以認為,邦交正?;昂蟮闹腥贞P系猶如冰火兩重天,而導致兩種不同局面的主要原因,取決于冷戰(zhàn)環(huán)境下中美日三國的戰(zhàn)略需要。在當時的三國關系中,美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美國的立場如何,不僅“決定性地”影響了中美關系,而且“決定性地”影響了中日關系。當然,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浩劫和中蘇對抗升級的多事之秋,能夠以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重構國際關系,與勢不兩立的美、日帝國主義“握手”,相逢一笑泯恩仇,同樣需要高遠的戰(zhàn)略視野、寬闊的政治胸懷和非凡的氣魄。日本之所以變被動為主動,在中日關系轉換中發(fā)揮積極作用,主要是基于自身安全和長遠經濟利益的考慮,負疚感恩的情感也是客觀存在的。[25]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說明,社會制度及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雖然會構成國家間關系的重大障礙,但不是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國家間關系上,“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解釋冷戰(zhàn)時期中日離合的原因時,丘吉爾的這句名言依然適用。

四、中日關系“拐點”的出現(xiàn)及其含義

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于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轉向”,東西方兩大陣營對立的冷戰(zhàn)體制失去了存在的根據,國際關系進入新的調整期。以此為背景,中日關系的基調逐漸從“友好、合作”向“合作、競爭”方向轉變,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內在因素,又主要源于兩國綜合國力對比及民眾自他心理認知的變化。

首先是經濟實力對比及相互依存關系的變化。20年間,日本經濟在泡沫經濟崩潰后經歷了“失去的十年”,之后雖然有所起色,也只能是在低增長中徘徊。從結果看,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54742億美元,是1991年的1.6倍。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始終保持高增長態(tài)勢,年均增長率為10%左右,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2010年GDP首次超過日本,為59847億美元,是1991年的15.9倍。中日GDP對比已由20年前的11∶100變成109∶100(參見表1)。中日雙邊貿易的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兩國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逆轉。據統(tǒng)計,1972年至1991年,日本的對華貿易依存率(對華進出口貿易額/對外進出口總額)始終低于5%,而中國的對日貿易依存率始終高于16%,這表明邦交恢復后的前20年,兩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是一種非對稱關系,即日方居于主動地位而中方受益度更高。但是2002年中日貿易的相互依存率首次持平為15.5%后一路逆轉,至2010年日本對華貿易依存率為20%,中國對日貿易依存率為11%(參見表2)。這意味著中國在中日經貿關系中長期被動的地位已經改變,而日本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已經很深。

其次是國際政治格局變化及中國崛起加重了中日間的戰(zhàn)略猜忌。日本學者國分良成在分析“1972年體制”的形成原因時指出:“中美兩國與日本將蘇聯(lián)視為共同的對抗目標,實際上形成了戰(zhàn)略性合作關系。后來直至蘇聯(lián)解體、冷戰(zhàn)結束,這成為日美中關系保持穩(wěn)定的最大理由”。[26]然而,隨著冷戰(zhàn)后蘇聯(lián)威脅的“消失”,“日美中關系保持穩(wěn)定的最大理由”已經動搖,特別是當中國在經濟和國防建設上取得驚人進步,在國際及地區(qū)事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開始說“不”時,“中國威脅論”便有了一定的市場,“合作與防范”遂成為美日對華政策的新共識。前外相河野洋平早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中便已坦陳:“隨著中國地位的上升,日本在對華政策上將加強防范和限制的一面。中日關系已經進入合作與競爭、抑制、防范并存的錯綜復雜的時代。”[27]自不待言,對于美日不斷強化對華“防范”措施,中國也必然要做出反應。從目前的狀況看,中美日在安全層面上的互信與合作,不能說是令人放心的理想狀態(tài)。中美日三國已經由昔日相對單純的戰(zhàn)略合作者,變成關系錯綜復雜的戰(zhàn)略合作與競爭者。

再次是中日兩國民眾相互認知及情感的變化。在經濟層面認知上,20世紀的70年代、80年代,中國既是人口大國和政治大國,同時又是人均GDP不及日本1/80的窮國,因此在中國宣布放棄戰(zhàn)爭賠款、中日復交后的一個時期里,負疚和感恩、同情和幫扶是日本民眾不同程度持有的心理。然而,時過境遷,面對中國走向強盛及近年中國游客在日本瘋狂購物現(xiàn)象的直接沖擊,日本人在甲午戰(zhàn)爭后形成的幾近根深蒂固的優(yōu)越感,如今正被一種莫名的羨慕、嫉妒和無奈所纏繞。反觀進入新世紀后的中國,民眾心中的日本經濟形象已不如前。在政治層面認知上,中國在顯著提高了世界及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同時也增加了自信,日本卻在“正常國家”及“入常”的訴求上收獲挫敗感,當這種反差與中日間圍繞歷史認識、領土和領海歸屬、安全保障等問題的爭議糾結在一起時,便很容易成為狹隘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助推器,進而對兩國民眾的相互情感產生負面影響。據日本內閣府抽樣調查,日本人對中國有“親近感”的比例于1980年達到最高點的78.6%,1991年降至51.1%。2012年6月,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實施的中日聯(lián)合輿論調查結果顯示,中方受訪者對日本“沒有好感”的比例為64.5%,日方受訪者對中國“無親近感”的比例升至84.5%。(參見表3)這一現(xiàn)象說明,近20年來支撐中日合作關系的思想基礎不是在加強,而是變得脆弱了。

冷戰(zhàn)結束后中日兩國經濟、政治關系及民眾心理層面的變化,說明兩國關系正在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拐點”。[28]那么,何謂“拐點”,“拐點期”又具有哪些特殊含義呢?

就兩國之間的關系而言,綜合國力對比差距非常明顯時,弱勢一方的選擇往往是回避對抗,甚至在發(fā)生利益沖突時,寧可做出有限度的退讓,也要維持兩國關系的大局穩(wěn)定。然而,當弱勢國家的實力接近或趕上原來的強國并展示出強勁的發(fā)展勢頭時,便意味著兩者的關系需要“重構”,也即進入“拐點”。

“拐點期”是變數(shù)增多的敏感期。就兩國關系來說,隨著雙方物質層面上實力對比的接近,精神層面上的相互認知和情感、態(tài)度也必然會發(fā)生變化,結果往往是一方要固守原有的地位、利益和優(yōu)越感,一方要提出與自身實力相符的新訴求,當雙方的意愿和要求無法找到平衡點時,沖突就在所難免。

從歷史上看,1895年甲午戰(zhàn)爭的結束是中日關系第一個大周期的終點和第二個大周期的起點。在第一個大周期里,隋以后的日本雖然在政治上擺脫了對中國的依附(盡管曾在明代再度受封),甚至兩度向中國發(fā)起挑戰(zhàn),但無法從根本上撼動中國在東亞的領導地位,其自身亦無法擺脫來自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影響。換個角度說,古代東亞特別是東北亞之所以出現(xiàn)相對意義上長期穩(wěn)定的秩序,軟硬實力兼具壓倒優(yōu)勢的中國因素是基本依據,當這種優(yōu)勢真正遇到近代日本的挑戰(zhàn)時,那就不只意味著中日關系進入“拐點”,而且意味著東亞秩序也進入了“重組”的“拐點”。結果,日本以甲午戰(zhàn)爭軍事對決的極端方式打敗清朝,掌握了東亞地區(qū)的主導權,結束了“拐點期”。

中日關系的第二個大周期是以日強中弱為前提展開的,不幸的是這一前提竟成了近代日本恃強凌弱的依據,中國的步步退讓,換來的是日本擴張野心從“蠶吃桑”到“蛇吞象”的惡性膨脹,中華民族被逼到了亡國滅種的境地。二戰(zhàn)以后,日本再度崛起并創(chuàng)造經濟奇跡,中國則在近30年里奮起直追,急劇地縮小了中日間的差距,近代以來兩國的“強弱”關系首次呈現(xiàn)出“強強”相向的局面,這意味著第二個大周期的“拐點”已經到來。今后,擁有日本10倍人口和25倍國土的中國越發(fā)走向強盛,應該說不是外力所能阻止的。歷史不會重演,但可能驚人地相似。在至為敏感的“拐點期”,中日兩國應“風物長宜放眼量”,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責任編輯:鄭瑜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安備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