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資本揭秘》篇有感
堅定理論自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動搖,務必在宣傳群眾、掌握群眾上狠下一番苦功夫。用《資本論》反思當今社會某些弊端,有利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切實維護和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正義,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種種矛盾,最終助推中國夢的實現(xiàn)。
西方著名思想家熊彼特有句經典名言:“大多數(shù)智力或想象的創(chuàng)作,經過一段時間,短的不過飯后一小時,長的達到一個時代,就完全湮沒無聞了。有些卻不,它們遭受了晦蝕,但是又復活了……這些創(chuàng)作,很可以稱之為偉大的創(chuàng)作。”
馬克思的《資本論》對后世影響舉足輕重,他在完成這部巨著前寫下的最后一頁筆記,也就更顯珍貴。
觀看《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第九集《資本揭秘》,如果借用熊彼特這番話來理解《資本論》這一輝煌巨著的命運,用“偉大”和“復活”兩個詞加以形容,應當說再恰當不過了。
這種“偉大”,在馬克思所處那個時代,已經有所體現(xiàn),《資本論》成為“工人階級的圣經”,很快為當時國際工人運動中一些重要實踐家和理論家所接受。第一國際著名活動家約翰•菲利浦•貝克爾認為:“《資本論》,這是我們的劍,我們的鎧甲,是進攻和防御的武器!”工人哲學家約•狄慈根也向馬克思表示:“科學的力量是不可戰(zhàn)勝的,在我眼前流逝的短短的時間內,您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遠不止于此。
第九集《資本揭秘》開頭部分,有一個簡短的序片——
在西方世界,為應對21世紀爆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而焦頭爛額的各國政要、企業(yè)大佬、經濟學者,此時都在如饑似渴地閱讀這本書,青年學生們在談論這本書,在圣誕節(jié),這本書成為最受歡迎的禮物;藝術家們也在談論這本書,德國人把它翻拍成電影,日本人把它繪制成漫畫一路暢銷。
短片所描述的正是時隔近一個半世紀后,《資本論》“復活”而再度走紅。
從《資本論》再度走紅,我們能領悟到什么?能領悟到許許多多,真理穿越時空的力量即是其一,這就是“真理的魅力”。
真理的魅力,在于深刻。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恩格斯談到這部著作時說:“每一個字都貴似金玉。”他認為,自地球上有資本家和工人以來,沒有一本書像我們面前這本書那樣,對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資本和勞動社會體系所賴以旋轉的軸心,這種關系在這里第一次作了“科學的說明”。
真理的魅力,在于運用。《資本論》第一卷出版一周年時,第一國際布魯塞爾會議通過一項決議,建議所有國家的工人都來學習《資本論》。在這次會議上,馬克思的理論觀點被寫入會議決議,成為國際工人運動理論綱領的重要內容。
真理的魅力,還在于經得起時間檢驗。近一個半世紀后《資本論》“復活”而再度走紅,不是件容易事,但也絕非偶然。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資本論》第一卷問世之初,情形并不令人樂觀:第一版1000本,用了4年時間才賣完。馬克思稱“我的書沒有引起反響,這讓我煩躁不安”。倘若用一句古詩來描述,那簡直是一種無奈和尷尬,“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時間最無情然而又最公正。西方國家評出的“千年偉人”,既不是被譽為“經濟學之父”的斯密和曾“挽救了資本主義”的凱恩斯,也不是“當代西方經濟學泰斗”薩繆爾森或弗里德曼等,而是預言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馬克思。1999年,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全球互聯(lián)網上選舉“千年”最偉大思想家的投票活動,馬克思高居榜首。2002年12月,英國路透社在政、商、學術、藝術四界名人中評選“千年偉人”,共有39名候選人,馬克思又與愛因斯坦和甘地一起入選。
這一結果正是歷史的選擇。正如毛澤東所說:“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資本論》“復活”和再度走紅,源于西方世界的“不治之癥”。西方世界20世紀60年代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面臨通貨膨脹加劇、失業(yè)率普遍上升、經濟停滯的“滯脹”局面,對這種新情況新問題,凱恩斯主義既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也無法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西方經濟學家轉變對待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態(tài)度,一改以往那種輕蔑的沉默和驕橫的批判,開始對《資本論》“重新認識”“重新研究”。這一變化過程,足以證明:《資本論》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實踐中的巨大理論力量。
《資本論》再度走紅,對于我們今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同樣有著深刻啟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