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越是開放,越受到學生的追崇。(Opening minds!)。
在一般的美國的高中和大學里,每年都會舉辦幾次學校舞會,在舞會里,每個女孩穿著低胸性感露背裙,一場好萊塢式的娛樂派對,讓更多的中國人見識到了美國的“開放”與“熱情”。不遮蓋不掩飾,在高中教室里毫不掩飾地摟摟抱抱,卿卿我我,沒遭到老師的批評,反倒得到了很多老師的祝福以及贊揚。如果要讓同樣的場面在中國老師面前重新上演,呵呵,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是祖宗傳下來的,改變當然很難。但現(xiàn)在的留學生,看中的就是國外的這種“非封建式教育”。
4、中國的家長永遠都想讓自己的孩子爭第一。(To be first!)。
就拿我姥爺來說吧,以前我在中國讀書的時候,他總是想要我拿全班第一,讓我每天最早到班級,他跟我說:“每天去班級最早的也就是在班級里學習拔尖的!”其實聽起來有些荒謬,但就是這樣。中國家長就是追求孩子上進。不光是讓孩子在班里學習名列前茅,做任何事情也都要做到第一。很多人都應該知道,中國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歡搶在最前頭。排隊的時候,中國人總想走在最前面,所以經(jīng)常擠人搶到好位置。而中國人的這種習慣也漸漸地被國外人所接受。當那些留學生看懂這一切之后,還是選擇了“當后者”。
5、自由的人生觀。(Freedom!)。
在國內(nèi),小學、初中和高中是人在校園階段過的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而在大學,就跟玩一樣地放松。在美國,一般在小學、初中和高中是最輕松的階段,而到了大學,確實最嚴酷的階段,都說美國大學寬進嚴出。所以有很多美國學生的人生觀在高中畢業(yè)之后就有所改變。有的美國學生選擇了在高中畢業(yè)后去當農(nóng)民,有的說想要做護士,有的說想要去做冰欺凌商家等等。如果這些理想讓中國家長聽到后,會是什么下場?“你這是什么破理想,我白養(yǎng)你這十幾年了嗎?”這些“荒謬”的想法不把他們氣死才怪。學術上的影響:年輕的學者回去了經(jīng)常要忙一些和學術無關的事,非常影響精力。回國做科研往往容易受到學術權威和領導的控制,沒有所謂的關系或者靠山就沒有科研項目這樣一來,很難出成果。就從前段時間最遭爭議的“唐駿學歷門”事件來看,中國確實是非??粗貙W歷的。而在美國,不管你是什么學歷,你有真本事才叫狠人!中國這種只看學歷不看能力的傳統(tǒng)什么時候才可以改變一下呢?
6、不裝死氣,要的就是這個氣氛!(Interesting facts?。?/p>
在普通的美國高中和大學里,都會允許學生帶金銀首飾,允許穿著隨意(只要符合學校氛圍),講課時不需要拘束的氛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尊重學生的選擇。一次,有個網(wǎng)友問我,“美國的學校里允許學生染頭發(fā)嗎?”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當然允許。并且,在美國,你看到的是五顏六色的頭發(fā),即使你染了頭發(fā)也不會被別人注意到呀。在中國的小學里,第一條校園紀律就是在上課時背手聽老師講課。在美國,老師坐在桌子上講課根本不成問題。
7、中國人缺乏自覺性。(Lack of mental quality)。
昨天剛?cè)ミ^美國芝加哥港口旅游,每個人非常自覺地遵守交通秩序,無論是在游樂場里排隊,還是在等紅綠燈,從未見過有搗亂順序的人。而我在北京長城旅游的時候,也真正見識到了中國人的一些小毛病,就是愛擠人,說白了,還是自覺性較差。無論是人多還是人少,總會讓人感到不痛快的。
8、早熟的心態(tài),超前的技術。(Early mature)。
在美國,普遍的學生在16歲以上就可以開車了,接著就可以開車帶人出去旅游。他們很早就想脫離父母的懷抱,以新的視野去直觀社會趨向。而中國學生非常喜歡依賴父母,不愿離開家的溫暖去迎接陌生的人生。美國的女孩11、12歲就開始接觸化妝品,接著就開始接受戀愛的洗滌,在高中畢業(yè)期間就有很多寶寶出世...到了20幾歲,就出現(xiàn)魚尾紋,出現(xiàn)橘皮老化,再過幾年就出現(xiàn)了老年斑...而中國的女孩很會保養(yǎng),到了20幾歲還是一幅娃娃臉。
9、美國人攢不下錢,因為他們會把錢花在娛樂上。(Money for entertainment)。
昨天我爸媽發(fā)生了一件非常爭議的事情。我爸爸總想拿著錢去帶著我們玩,并且在玩中學習,豐富社會知識。而我媽媽卻為我的牙齒犯愁,一直想讓我爸爸攢錢把我的牙箍錢賺回來。兩人想不到一起去,因為兩人有著不一樣的追求。美國人喜歡奮斗中在享受生活,而中國人確實為了享受生活而奮斗。
10、在美國,個人隱私最為重要。(Personal Privacy)。
在中國,很多孩子都跟家長睡在一個床上。有公共浴室、公共廁所、公共……很多都是一起分享……個人隱私一一被暴露。除此之外,在中國,一房可以多用,在屋里放上電腦、電視、縫紉機等等都沒有問題,有很多房間都不分性質(zhì),任何東西都可以放進一個屋子里。而在美國的家庭里,一般房屋里的設施都會將同性物品歸為一類,工作室就是工作室,臥室就是臥室,客廳就是客廳,從不把臥室與工作室混為一談,該是什么就是什么。
11、美國人無論多窮也會有生活保障。(Min. Living Security)。
客觀地講,美國大部分窮人的生活與中國部分中等級家庭不相上下。美國經(jīng)濟衰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即使窮也窮不到哪里去,至少政府也會給予部分救濟金,每月還會分發(fā)糧票等等。中上等級的富人家每次交稅與募捐的錢也會定期派發(fā)到窮人手里。所以,有很多美國人在美國算是窮人,但對于中國人來說,也不算是真正的窮人。
12、國內(nèi)的房價太高。(Too much housing prices)。
在國外靠拿全獎生活得不錯的留學生到了國內(nèi)的大城市根本買不起房子,但是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是結(jié)婚成家了需要有自己的房子。相對而言,美國的觀念更為開放,很多人不買房。買房的話,以在美國的收入和房價,也更容易承受。
中國留學生不想回國發(fā)展其實有太多太多的個人原因,但筆者認為無論實在哪里,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沒必要去聽從別人的安排,唯一可以信任的只有自己的能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